工商時報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
以中央銀行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立法院10日將召開公聽會討論。觀察國際間案例,已有不少國家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WF),立委疾呼台灣應跟上國際潮流,讓台灣走向世界。央行對此議題保持開放態度,並且示警,SWF平常承擔較高的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一發生金融危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遭受龐大的損失。
根據央行資料,目前各界注意的主權基金,以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CIC)為代表,兩個主權基金都由政府發行公債,取得本國幣別的資金,交給GIC及CIC,在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進行海外投資。
央行指出,近年各國政府的退休基金也被列入廣義的主權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為日本政府退休基金(GPIF)、高達1.26兆美元,近年來並逐漸增加其海外投資比重;其次為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GPFG),規模也達到8,780億美元。我國在勞動部成立後,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即委由該部操作,如再加上銓敘部主管的退撫基金,總規模相當龐大,且已有相當大的部分投資海外資產,「我國退休基金雖無SWF之名,但已有SWF之實」。
央行提醒,「高報酬也承擔高風險」,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國際上全體主權基金就虧損達6,000億美元;其中挪威的政府基金就虧損907億美元,約是該基金的1/4。
央行強調,外匯存底投資標的須具備高度的安全性及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而主權基金承擔較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