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新竹市建功路與建新路間的「忠貞新村」,是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房與辦公空間,眷村改建,300多戶限期遷移,超過半世紀的舊物品,堆積如山,「裡面有很多寶」,文化界人士與住戶建議市府妥善管理。
清大教授王俊秀(左)與中原大學教授趙家麟(右),在忠貞新村搶救眷村文物。(記者李青霖/攝影)
清大教授王俊秀與中原大學教授趙家麟在熱心住戶郭竹源引領,在垃圾堆找到不少珍貴文物。趙家麟說「將來眷村規劃博物館時,可現地展示」。
長期關注二戰期間重要史跡與文物的趙家麟說,二戰間,日本海軍在本島與台灣、韓國,都設有燃料廠,新竹廠以天然瓦斯合成及蜜糖發酵合成的丁醇,製造航空用燃料異辛烷,是台灣少數軍事工業遺跡。
新竹地區在二戰期間,落彈量全台第一,忠貞新村內一座高達60公尺大煙囪本體,還看得到累累彈痕,見證二次世界大戰戰爭遺跡。
目前海燃大煙囪與周邊建物已被指定為歷史古蹟,文史界人士也爭取保留煉油廠、燃料廠房、儲油槽、辦公廳舍。住戶郭竹源說,忠貞新村分上下區,上區約300戶,下區煙囪旁有30戶,因搬遷在即,大家都把家裡用不到物件拋出來。
最近不少骨董商已進駐搶拍文物,還有宵小進屋剪電線、鐵樓梯架,盼警方加強巡邏。王俊秀說,「垃圾比人誠實」,從「垃圾」中可解讀這個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