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瑞益/高雄報導
高雄市財政窘迫,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4日再一波審議通過「岡山、湖內、湖內大湖地區」等3個都計區公設保留地之解編,共解編13多公頃,可為市庫再省下土地徵收支出37億元。
第3批年底公開展覽
高雄市都發局長林裕益5日表示,巿長韓國瑜要求加速推動「土地正義、還地於民」,都發局檢討全市無需用的公設保留地,已針對18個都市計畫區分3批次,逐批辦理公開展覽及審議程序。
高雄市湖內大湖都計公兒七用地,也在第三波解編行列。圖/高雄都發局提供
目前已完成第1、2批公開展覽,並分區辦理審議中,第3批「原高市、阿蓮、岡山交流道、鳳山厝、新市鎮」等4個都市計畫區,也將在2019年底辦理公開展覽。目前各批次都按照既定進度逐步推展中。
林裕益坦言,許多私有土地被劃設為公共設施用地,長期以來,政府卻遲遲未能徵收開發,影響地主權益,造成許多的民怨。
13多公頃還地於民
高雄市都委會在兼顧都市計畫發展的需要,以及保障私有地主權益的前提下,於4日審議通過「岡山、湖內、湖內大湖地區」等3個都計區的公設保留地檢討解編,共解編13多公頃,估算可為市庫撙節土地徵收支出37億元。
都發局都市規劃科長唐一凡說,各都市計畫區公設保留地審議過程,都以解編後不影響未來都市發展所需為優先考量,針對「非必要性」的都市計畫區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予以檢討解編,還地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