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沈能元、楊雅棠/台北報導
健保署大砍健保藥價,本土藥廠首當其衝,老藥、慢性病藥物等缺藥問題恐日益嚴重。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調降81.8億元,降低藥品約六千多項,目前處於缺藥狀態的88項藥品,如部分第一線、後線抗生素均維持原價,今天將與醫界再度溝通,確保民眾用藥不會出現斷層。
石崇良說,已有兩年未調整藥價,這次從藥品必要性、市場供應穩定性及藥價合理性等三方面評估藥價,例如,某必要性藥品的藥證如少於三張,顯示供藥不穩定,就應考慮藥價的合理性,給予藥價保障,確保藥品不會缺藥,若藥證張數增加,就退出保護機制。
此外,藥價已低於地板價的藥品,或調降後的藥價低於地板價,以及目前缺藥的88項藥品均維持原價。
至於軟便劑等部分指示用藥也出現缺藥危機,石崇良說,這次健保收載的指示藥品也比照處方藥,適用此三項原則,給予藥價保護,如果藥廠仍覺藥價不敷成本,可申請重新議價。
健保署最快今日公告調降結果,四月一日生效,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說,新冠疫情前一年藥價砍了70多億元,期間兩年未動,這次調降80多億元,幅度不算高,應不會造成藥品退出市場。
至於停保復保規定攸關出國民眾繳納健保費及就醫權益,石崇良說,應回歸健保法規定,廢除停復保制度,中華民國設籍國民無論在國內、外都應持續繳健保費;當旅外超過兩年遭除籍,回國後需等待六個月才能加保,預計明年送立院審查,可望在2025年上路實施。
另大法官去年底釋憲表示,健保法施行細則關於停復保規定,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判定違憲,相關條文自判決公告後兩年失效。薛瑞元說,「必須修法」,但修法時程無法預測,在法律賦予明確法源依據前,先研擬過渡期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