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
健保署2日公告藥價調整結果並宣布4月上路,考量缺藥問題,調整品項減少約5,500項。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指出,本次共檢討約1萬4,000項藥品,最終調降5,475項、調升36項,刪減藥費支出81.8億元。為減少國內缺藥影響,並鼓勵國內製藥廠生產缺藥品項的同成份、同含量、同劑型的藥品。
藥品價格的調整有三大原則,分別是:「低於地板價的藥品不調整」、「調整後低於地板價則以地板價為限」、「已向食品藥物管理署通報並經評估確認短缺的藥品也不調整」。黃育文解釋,原先估計要調整品項有6,009項,但考量國內缺藥,只要同分組(同成份、同含量、同劑型)的藥品有缺藥,就不會在這次藥價調整名單內。
![缺藥從社區藥局擴大到醫院,健保署原訂24日公告藥價調整,決議重新計算受影響藥品,最快3月1日公告、4月1日上路。圖為近來缺貨的各式抗生素及軟便劑。(張鎧乙攝)](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I2NDI4MG5ld3M,/cfe63faa6fe4487b_450x308.jpg/qs/w=600&h=600&r=16888)
黃育文還說,調整藥品會牽涉適應症部分,待2日精算公布,廠商若覺得調整後藥價不敷成本,可於公告後2周內檢具成本分析資料,申請重核價,未完成核定前暫不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