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鄒尚謙、沈能元/台北報導
國內持續缺藥,缺藥潮如骨牌效應般來襲,但缺藥中心仍遲遲未有進一步規劃,國人用藥上始終無法安心。專家透露,健保署預計今年大砍150億元的健保藥預算,首先衝擊國內藥廠對於低價藥品的生產意願,讓缺藥問題更加難解。
因應全台缺藥潮,衛福部定調研議成立「缺藥中心」,健保署亦邀集藥廠開會,了解到給付價格過低,導致廠商不願生產。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先前表示,正檢討健保指示用藥價格,如為必要品項,將比照處方藥訂定「地板價」,提高廠商生產意願。
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今表示,缺藥中心的成立,可解決台灣短暫的缺藥問題,但長遠的缺藥問題仍需要政府積極面對,目前要讓民眾有藥可用,其實透過各醫療院所、藥局彼此互相調度就可「自主因應」,同時也請醫師開立處方箋時,多選擇替代用藥,讓基層藥局可提供替代藥品給民眾,否則即使有處方箋但沒有藥品,也無法提供藥品給民眾。
「要處理長期缺藥,政府應正視健保逐年砍藥價的問題。」黃金舜表示,據他所知,健保署今年預計要砍150億元的健保藥品預算,其中40億要朝西藥商下手,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內本土藥商,對於目前藥價差的藥品將「缺上加缺」。
黃金舜指出,即使健保設置了「地板價」,但通常地板價都是一顆一塊半,加上包裝就要兩塊,加上運輸等雜費恐更高,一旦藥品原物料上漲,地板價也形同虛設,長期下來沒辦法解決缺藥問題,應該與藥廠們坐下來好好商議,避免政策衝擊產量,否則缺藥問題將更加難解。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針對健保已給付的藥品,每年都會依「藥費支出目標制」調降藥價,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已兩年未調整藥價,為避免落後原本制度的標準太多,今年將先檢討110至111年度藥品價格,預計將藥品價格總支出調降81.8億,共6千多款藥物,預計在本周五就會正式公布,藥品新藥價將於4月1日上,沒有外界所傳砍價150億元。
石崇良說,這次調降藥價將制定三條件,首先藥品將制定地板價,其次、經計算藥價幅度低於地板價,藥價就以地板價為準,第三、市場已缺貨的藥品不會再砍價,確保國內民眾有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