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良齊/台北報導
台灣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台灣時間今天凌晨在美國加州發射升空,距離上次發射的福衛三號已相隔十一年又八個月,中間波折不斷,原本要研發另一衛星「Argo」,但因外廠未能取得感光模組的輸出許可證明、預算執行成效不佳,監察院後來又糾正科技部、立法院一度凍結預算,逼得太空中心決定自主研發衛星,促成「最有台味」的福衛五號誕生。
台灣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台灣時間今天凌晨在美國加州發射升空。(圖/聯合晚報)
一九九九年我國發射首顆衛星「福衛一號」後,二○○四及○六年分別發射福衛二、三號,福衛五號拖到今年才發射,取代將退役的福衛二號,用途包括防災勘災、施政參考、環境控管或人道救援。
國研院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表示,在福衛三號後,原還規畫取代福衛二號遙測功能的「Argo」衛星,卻因無法獲得六點五米解析度的光學酬載輸出許可、卡關多年,還因預算執行不力遭監院糾正,立院也一度凍結太空中心預算,導致部分人才流失、影響計畫推動,太空中心因此決定福衛五號關鍵技術要自主研發。
余政憲說,二○○九年開始推動「福衛五號」計畫,決定朝著能看到巴士的彩色四米解析度,及小客車的黑白二米解析度,連飛行軟體、地面控制軟體也自主研發,余政憲表示,過去受制其他國家,因訊號編碼之故,太空中心每年都要付龐大權利金;福衛五號則百分之百台灣自主操控,營運也更有自主性,專門為台灣設計,不但通過台灣的角度較佳,且每兩天就會經過台灣上空一次。
余政憲說,雖然國外衛星也會拍到台灣的影像,但基於各種不同原因或許不願意提供,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現在台灣自己就可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