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3

定期定額投資 打敗醫療通膨怪獸

#地方 #理財 #退休 #定期定額 #投資 #醫療 #通膨 #少子化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趨勢下,醫療通膨在近年來也愈來愈受到各國的重視,而各國政府對醫療服務的補助愈來愈少,也代表著醫療通膨的壓力在未來會愈來愈大。面對退休規劃上醫療通膨的怪獸,資產管理業者建議可及早透過定期定額股票基金的方式,藉由分散進場時點、有機會買在低點的特性,以較高的回報率去對抗未來嚴峻的醫療通膨。
 
根據摩根資產管理的統計,以美國為例,在2022年達到65歲的人,他們每人目前每個月在醫療開銷上的費用約為508美元,但如果他們活到95,每人每月的醫療開銷費用就會暴增到1,475美元。
退休後每人每月的醫療開銷。中時報系資料照
退休後每人每月的醫療開銷。中時報系資料照
各國政府逐漸縮減在醫療上的補助開銷,也是間接促使醫療通膨上升的原因之一。根據NUMBEO全球數據庫的統計,全球多數國家的健康醫療指數在過去十年來都持續下降,一些人口老化較嚴重的國家如日本、北歐與西歐等國,醫療健康指數下降的幅度更是明顯。可見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趨勢,都弱化了各國政府在醫療健康上的覆蓋能力,這也使得對抗醫療通膨的壓力將會逐漸轉移到個人與企業身上。
 
即使台灣擁有舉世稱羨的全民健保,但同樣逃不了醫療通膨的壓力。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在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分類當中,醫藥保健是過去十年來唯一在價格上每年都會上漲的分類項目;而隨著全民健保的財務負擔日趨嚴峻,未來健保給付的項目也只會愈來愈少。國發會已經預估台灣在2025年就會步入超高齡社會,在這趨勢下,台灣在經濟成長與社福支出的增長速度,勢必趕不上民眾醫療開支增加的速度。
 
摩根資產管理提醒,根據過去的經驗可得知,服務價格的上漲,都會發生在商品價格的上漲之後,而服務價格一旦上漲就再也回不去了;可見對一般人來說,打造適當的保險規劃與持續投資,才是因應服務業通膨、甚至是醫療通膨的唯一方式。在策略上,定期定額股票基金是一種可以因應醫療通膨的方式,一方面它可以拉長投資時間,二方面也可以透過分散時點的投資機制,替投資人爭取到買在低點的機率,用較大的資產回報去面對醫療通膨的挑戰。
 
群益投信表示,面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窘境,不僅加劇政府財政負擔,民眾若想在退休後仍能享有充裕的退休生活水準,不能僅依靠政府退休金,而是更需要盡早規畫,透過紀律投資,越早開始透過時間複利效果加速退休資產的累積,方能打造無憂樂退生活,建議透過定期定額基金或ETF,讓資產穩健成長。
陳欣文∕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