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一九九○年代中期,台灣經濟發展達到最高峰。「年輕人充滿夢想與熱情,相信只要努力,夢想就可以實現。」台灣二○一五代表字「換」的推薦人劉克襄感嘆,此後台灣社會力一路下跌,「『換』字便是這廿年負面能量的累積與爆發。」
劉克襄回憶,那一代的年輕人充滿創意和幹勁,很少人想去考高普考、捧公家機關的鐵飯碗。如今孵夢人愈來愈少,年輕人「沒有夢想,只有小確幸」,為了生存苦苦掙扎,不再相信只要努力、夢想就在前方。
累積廿年的失望、不滿,「換」字成為今年社會集體潛意識中隱藏的共同願望,並化為實際行動。劉克襄指出,自去年太陽花學運開始,這兩年什麼都在「換」,政府官員、企業經營者不斷「換」,連總統候選人也「換」了。他認為「換」的意義不僅在政治層面,「不只是一個政黨要『換』人,是整個時代都要『換』了。」
劉克襄分析,民眾期待的「換」不是藍綠、統獨的轉換,而是「台灣社會力整體的轉換。」政黨輪替反映人民對「換」的渴望,卻不是「換」的答案或解藥。「換」字的力量,不在某個政黨或候選人,而在你我每個人的手中。
「如果大家都知道要改革、非『換』不可,機會就在你我面前。」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克襄認為「換」並非負面字,反而洋溢正面積極的力量。這個「換」字,可能成為台灣未來的機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