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
養豬場的工作可能被很多人認為工作髒又累,不過在中國大陸,受惠於近期豬價上漲,多家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獲利大漲。有養豬場員工表示,今年年薪大概落在人民幣40多萬元左右(約合新台幣180萬元),而其直屬主管公司的生產總監年薪則有70多萬元(約合新台幣315萬元)。
分析認為,如今養豬場環境已和過去不同,在智慧裝備的加持下,餵養的生豬多了,飼養員也因此能獲得高薪。
據第一財經報導,今年前三季,大陸多家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獲利大漲,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公司都出現前述情形。其中,牧原股份的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967.75億元,年增16.64%;前三季淨利104.81億元,其中第三季單季實現歸母淨利96.52億元。
新希望雖然營收年比雖下降27.67 %,但淨利卻年增103.97%,達1.53億元。
報導認為,上述三家企業的公司經營業績均好轉的重要原因,歸結為生豬市場行情的改善,而這也反映到員工薪資上。在某養殖公司擔任母豬繁殖場場長的唐玉(化名)稱,每月能拿到本薪2萬多元。若其所在繁殖豬場每個單元的滿產率、母豬產子率達到一定標準,還會獲得一筆超級業績獎。
她表示,「如果繼續努力,在餵養成本上降本增效,提到了每頭母豬的利潤率,自己還能獲得一筆利潤獎」,這樣下來除每月的基本薪資,再加上獎金,今年全年40多萬元的收入已是「相對保守」。
唐玉說,不論是一線飼養員還是場長等職,能否獲得高薪很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跟飼養的生豬數量有關,在職基薪相對固定的情況下,管理、養育的生豬數量越多,獲得獎金的機會績效越多;之二則與飼養時的生豬成活率、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標相關,指標越優秀,獲得的獎金也越高。「不過,在具體的養殖實務中,一個飼養員的收入,又與養豬批次有密切關係。」
報導認為,現在的養豬場環境已和過去不同。在傳統養豬場,一個人同時養育2,000多頭育肥豬,不只是每天飼料搬運量,還加上每天一次的清理糞便工作。如今伴隨不少生豬養豬場的智慧化、數位化,一些飼養員同時飼養幾百頭乃至數千頭生豬,都已是屢見不鮮的事實,「這也成為養豬場工人能獲得高薪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為方便飼養員管理豬群,牧原為豬場配備另外兩項養豬「黑科技」:一是圈舍聲音監控設備,可以根據豬群「咳嗽」聲分析出異常情況;二是無針注射槍,減少疫苗注射所需時間。正是這些智慧裝備的加持,「餵養的生豬多了,飼養員獲得的獎金也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