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博物館此次先將左鎮人標本送往美國著名的Beta實驗室測定,由於所得的年代數據與過去已知相距甚遠,館方才決定再送往澳洲國立大學檢測,而且事先並未告知澳洲大學曾送美檢定。最後結果顯示,雙方檢測數據具有一致性,一件為250年歷史,另一件約3千年。
究竟,一直被國、高中歷史課本視為「台灣最早的人類」的左鎮人是怎麼發現的?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研究人員李德仁曾撰文披露左鎮人發現歷程。
1971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與台灣省立博物館(今台博館)研究人員,前往台南縣左鎮鄉探察當地菜寮溪新發現的犀牛化石,無意間在台南化石收藏家郭德鈴所收集的化石中,發現一片屬於人類右頂骨碎片化石。
1974年,日本古生物學家鹿間時夫也在另一位民間學者潘常武的收藏品中,發現一片採自同一地區的人類左頂骨化石。
這兩件化石經鹿間時夫攜回日本研究,經由下田信男以氟錳定年法測定,推知約距今二、三萬年前。
不過,下田信男在1975年發表報告時,推估左鎮人有「數萬年」歷史,但當時還在後面打個大問號。等他1976年再度發表時才跳出二、三萬年前這個數據。
當年日本學者下田信男針對左鎮人採樣之後,還把採樣的地方補起來了,得透過紫外光檢測才能發現有補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