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許文貞/專訪
近年高房價高房租的壓力讓社會住宅議題引起關注,不過早在70年代時,政府就曾經蓋過提供低收入戶居住的平價住宅,如今在台北市就還有4處平宅社區,卻常常被認為是「貧民窟」或「治安不好」。紀錄片導演華志中花2年時間帶著攝影機走入平宅人家,「貧窮的人不是不努力,我愈拍攝,愈覺得他們其實跟你我沒有什麼差別,都是非常非常努力生活的人。」
華志中表示,「面對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問題,環境好的家庭會有親友支持和幫助,但貧窮的家庭往往求助無門,就卡住了,或是往下掉。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碰到卡住的時候,但對於平宅的居民而言,卡住的狀態卻會因為經濟和階級環境而持續很久,這就是社會的不公平。」
平宅是接住這些辛苦人的最後一道安全網。(圖/好房網資料中心)
華志中表示,在社工協助下,一共做了60幾戶平宅住戶的田野調查,拍攝期間記錄了20多戶家庭的生活,紀錄片《人家》最後剪輯出6戶的故事,有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戒毒者和單親家庭,「我和住戶漸成為朋友,看到他們生活的困難和希望,但事實上生活都不穩定,即使暫時轉好,往往也難以真正地解脫。」
平宅是接住這些辛苦人的最後一道安全網。例如因為被酒駕車撞傷而腦部開刀,難以做一般工作的吳柏藝,和太太與4個女兒擠在小小14坪的空間,因為年久失修下雨還會四處漏水,靠著夫妻倆經營小吃攤、做資源回收和清掃街道的微薄收入生活。
華志中表示,「平宅的空間小,樓上上廁所,樓下小孩玩耍的聲音都聽得到,到了晚上十分吵雜,要長時間忍耐這樣的環境努力生活,其實非常辛苦。」對於貧窮的生活,45歲的華志中很有感觸。
他自小父母離異,由祖母帶大,因為家境因素,全家人只能一直搬家租房子住,光是小學就念過4間,「小時候我擅長畫畫跟書法,卻因為沒錢而無法學畫。比賽時,我只有一隻會掉毛的破毛筆和小小的硯台,家境好的同學卻有很多好毛筆可以用。我那時就明白這世上有另外一個世界的人,是我無論多麼努力都很難贏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