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缺藥潮擴及醫院,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向健保署反映有58項藥品取得困難。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醫院短缺藥品還不到完全斷貨情形,但部分藥品供應量確實有所減少,包括抗生素、抗過敏、降血壓、抗凝血、肌肉鬆弛劑等藥品,供貨量最多為平時的7到8成,必要時須使用其他替代藥品。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食藥署及健保署預計周三提出「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升級規畫,如擴大藥品監測範圍及建置預警系統,讓大家及早知道缺藥訊息。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陳玉瑩說,就觀察北部某醫學中心缺藥情形,抗生素「安蒙西林」、抗過敏藥品、降血壓藥、抗凝血藥等都有缺,共約34項藥品需要改買其他品牌替代。其中目前讓醫院最頭痛的是抗凝血劑,此缺藥為全球原料短缺,從去年開始供應量不足,近期完全斷貨,只好改用其他替代藥物。
薛瑞元說,食藥署「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建置多年負責通報缺藥,目前已要求食藥署提出擴充功能規劃,如擴大藥品監測範圍及建置預警系統,讓大家及早知道缺藥訊息,健保署也將納入罕藥、癌藥及兒童用藥等一併考量調度問題,如果有必要成立缺藥中心也會持續評估,現階段為擴充平台機制為優先。
陳玉瑩說,不論衛福部要擴大「藥品供應資訊平台」的功能或成立缺藥中心,重要的是藥廠缺藥,或是產能下降、供貨不及時,一定都會立即通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等大型醫院,讓醫院及早因應,此時,食藥署應要求藥廠第一時間回報,並了解各級醫院、藥局分配情形,以利及早調度或要求藥廠增產,甚至是專案採購等,不要讓基層診所、藥局「後知後覺」,避免缺藥潮不斷的惡性循環,如果等到真的缺藥再開始因應,一切為時已晚。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缺藥通報流程為食藥署得知後,若缺藥涉及價格因素就會通報健保署,此時會先確保醫療院所用藥,而社區醫院協會指出,此通報機制無法及時反應及解決醫院端的缺藥情形,目前會找出原因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