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傳統銀、網銀是競爭還是互補?是鯰魚還是鯊魚?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首先拋出此議題,傳統銀代表、純網銀代表多認為「合作大於競爭」。
華南銀行營運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許柏林指出,金融是特許行業,大環境如此,與純網銀是合作大於競爭,純網銀初期有據點的限制,所以大家有合作空間,以將來銀行的股東來說,有很多公股,消費者未來買一個東西會以資訊為主、金流只是一小部分,金融業要踏出去才能面對未來。
由工商時報、華南銀行共同主辦的「2019開放銀行峰會」24日舉行,邀請產官學界各方與談。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左起)、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華南銀行營運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許柏林、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萬幼筠以及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顧問黃冠叡等共同出席。圖/王德為
許柏林點出,傳統銀行最大挑戰還是在法規,舉例來說個人貸款就是必須親自核貸,Open Banking在個資法上有很大衝突,銀行擔的風險大,因為銀行的資料給TSP,但TSP若出了個資上的問題是銀行要負責。
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則說,純網銀是「鯰魚」,而且很可愛,大家不要怕。他自己是傳統銀出來的,純網銀不是來侵蝕市場,就像美國有很多銀行,但消費者受到多少服務?大家應是合作的。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萬幼筠指出,歐洲個資法趨勢可做基準,資料是珍貴的,在不同的電商、銀行要一樣的保護。他建議要統一主管機關,舉例來說,電支業者是金管會管的、第三方支付只做代收付卻歸經濟部管,造成法遵成本不一樣,金管會監管的會比較高。
TSP公司出事時銀行也要負責,但資料開放出去後萬一有事怎麼辦,金管會叫銀行自己去管,我國的個資法是主管機關較多、監理強度不一,應該要有單一機構。萬幼筠認為,現在法規現狀不利純網銀,「鯰魚的目的是讓其他魚活,不是拿來吃的」。他希望新創可以成功、創造更多好的工作、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也改善國民所得。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顧問黃冠叡指出,同一金融環境要有可信賴成員,若開放給不是可信賴成員時,要有結構上調整,開放API是個「積木」概念,每個業者不會故意去造成疏漏,在談資安技術標準時要給銀行、TSP、生態系的業者,成為Open Standard,有些TSP的公司不如一個銀行部門大小。另外,開放銀行都聚焦個人,其實企業金融也可探討,讓企業也感受便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