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定宇/新北報導
新北早期許多重劃區畫設建築線退縮盼改善人行環境,交叉路口(角地)因建地過小,地主不願開發演變現今多為停車場,使人行空間到路口大幅縮減引民怨。城鄉局表示,未來計畫道路將擴展到最低12米,兩旁畫設人行道將為公有空間。
新北早期開發的重劃區包括新莊副都心、北大特區、林口重劃區等地,都市計畫道路有些僅為8米,一旁人行道多依靠建築線退縮,建築線退縮的建物可獲得容積獎勵,呈現寬達4米或4米以上的寬敞人行道,指標性寬敞人行道為北大特區學勤路,兩旁人行道寬達30公尺,被視為新北林蔭大道。
不過角地的建地兩邊都強制建築線退縮,退縮後雖擴大人行道空間,但可建面積小,利潤權衡下,地主多不願開發寧作停車場收租,演變成人行道中間段寬敞,角地人行道被限縮到剩約1米寬,政府拓寬人行道美意打折扣,這類現象存在於新莊副都心、北大特區等早期開發重劃區。
市議員江怡臻建議,市府未來在重劃區規畫時應考量此一問題,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居民認為,政府在土地規畫時也應想到角地地主權益,或將角地規畫成公有用地,才不會呈現人行道突然縮減的畸形現況。
城鄉局表示,近年辦理重劃區規畫時,已考量退縮及街角廣場,訂有最小開發規模,並於角地位置留設較大面積避免配地後角地無法開發。過往整開區計畫道路僅8米寬,近期重劃區道路預計規畫至少12米,兩旁至少有2.5米公有土地寬度可做人行道,並與地政局協調,未來角地配地時從現行600平方公尺,擴大為1千或2千平方公尺,提高地主開發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