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彭禎伶/台北報導
高宣告利率的日子「回不去了」。擔心壽險業瘋狂用高利率吸金,債留後代,金管會規劃再對利變型保單祭出五大緊箍咒,建立宣告利率「平穩機制」,未來宣告利率基本上會貼近市場投資利率,且壽險公司賣得愈多,盈餘要保留在帳上就更多,市場預估2020年新契約保費可能是跳水式下跌。
壽險業者表示,如果市場利率不再調降,則未來美元宣告利率大約就在3.2~3.3%附近,新台幣在2.3%上下,且要鎖近十年,銷售成本增加,因此明年業者會多賣保障型保單,全年新契約恐難破兆元。
近年利變壽險新契約保費。圖/中時電子報
金管會規劃的五大緊箍咒,一是宣告利率依據最好以區隔資產投資的債券利率,扣掉相關成本後決定;二是必須加入其他綜合損益(FVOCI)的未實現損益,即市價波動亦要反應。三是每年分隔資產投資利潤完稅後,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即不能當盈餘分配掉;四是每個月宣告利率決策會議要錄音、逐字記錄保存到保單結束後五年,以利日後追究責任,五是依據IFRS17的精神,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簡單來說,就是過去壽險公司可以宣告高利率吸引客戶,就是用過去的歷史投資報酬率,若有賣股票、賣債券,宣告利率就會疊高,加上國外債券利率本來就較高,所以新台幣定存利率不到1%時,壽險公司可以宣告近3%,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則有4%以上,這麼高的利率並沒有反應現在市場的水準及未來投資風險。
如2018年第四季股債大跌,壽險公司淨值下(FVOCI加上覆蓋法)的未實現損失逾新台幣3千億元,綜合損益虧損近5,008億元,但今年初的宣告利率依舊居高不下。保險局擔心,這樣的宣告利率模式將不利於未來接軌IFRS17,恐讓財務缺口愈來愈大,因此近期打算修改利變商品的應注意事項,刪掉現行規定各公司可用過去24個月移動平均投報率加2碼,作為宣告利率依據。因為該規定讓不少公司就是用「上限」來宣告利率,因此金管會希望要求回歸實際報酬率及加計FVOCI的未實現損益變動數,要扣掉信用風險、避險成本、應有利潤及管理成本等,最好是用實際投資到的債券利率扣相關成本後公告,例如現在美國10年期公債若不到2%,扣掉成本後就不能宣告超過2%;同時利變保單區隔資產加計FVOCI未實現損益後的價值,超過責任準備金的部分,扣完20%稅率後,要全數提到特別盈餘公積,每年計算,以將利潤保留在帳上接軌IFR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