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51

福島核廢水1年流到台灣 原能會:屆時已無輻射安全影響

#寰宇 #日本 #福島第一核電廠 #廢水 #原能會 #輻射
聯合報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
 
日本政府預計於今年春夏季,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原能會表示,福島核廢水入海後,過程恐受向南渦流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屆時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對台灣無影響;另核食進口部分,未來將逐步提升量能,讓每年檢測量能達近7萬件。
 
原能會說明,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原能會即逐步建立我國對境外核災與後續影響的應對能量,自2011年起協助衛福部食藥署與農委會等單會,對其抽驗的日本進口食品、我國海產品進行輻射檢測,每年檢測量約1萬3000至1萬8000件,迄今已執行20萬餘件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均未超過衛福部食品標準。
 
日本政府預計於今年春夏季,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圖為衛星拍攝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影像。從右至左分別是在事故中嚴重損壞的1號機至4號機組。圖/取自維基百科
衛星拍攝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影像。從右至左分別是在事故中嚴重損壞的1號機至4號機組。圖/取自維基百科
 
原能會表示,未來將積極逐步提升量能,邀集國內7家食品輻射檢測實驗室成立檢測國家隊,讓每年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可達近7萬件,確保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充足無虞。
 
針對海域輻射監測部分,原能會表示,自2017年起開始執行海域輻射監測計畫,進行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與監測;2019年獲知日本有可能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時,即密切關注日本相關處置動態。
 
原能會表示,2021年也因應日本政府決定採用海洋排放福島含氚廢水,擴大進行台灣海域輻射監測、建立海域氚輻射背景資料庫。自2017年至迄今,已完成3500件次海水、海生物、岸沙等樣品的採樣及放射性分析檢測,所得分析結果均無輻射異常狀況。
 
為了解未來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可能影響,原能會核研所也與氣象局合作,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執行「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整備計畫」,運用計畫開發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分析技術,以過去10年洋流歷史資料庫進行案例分析,模擬探討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影響時間及濃度。
 
分析結果顯示,福島排放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沿黑潮延伸流向東傳輸至太平洋東岸,但因傳輸過程中可能受向南渦流的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到達台灣海域的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低於儀器偵測極限,對台灣並無輻射安全影響。
 
原能會表示,因應日本排放規畫,原能會已經擴大跨部會合作,成立2023年至2026年「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擴散預警及安全評估應對計畫」。
 
原能會指出,目前已與各相關部會共同執行包含海水、漁獲物、進口水產食品、海域環境生物樣本等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以及進行海域輻射擴散預報系統優化作業,並於日本排放時提供擴散預報分析,模擬放射性物質海洋傳輸路徑、預測可能影響範圍,確保我國海域環境與國人海產食品輻射安全。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