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
內政部二○○八年開辦地籍清理,八年來解決將近一半土地問題。地政司副司長施明賜表示,地方政府這些年清出許多有趣地籍案件,包括所有人登記為「土地公」、「聖母」等神祇,或標明「三角林埤」等農業功能。地籍清理可謂見證台灣日治時期至今各地宗教、農業文化。
地政司清理地籍,發現許多土地所有人為「土地公」。(截取自維基百科)
施明賜說,台灣光復初期辦理土地登記,民眾對地制、土地所有權概念都並不健全,公務人員也不一定有完整法制概念;直到現在清理全台土地的所有權資料,「聖母」、「土地公」、「媽祖婆」等神祇竟也成為土地所有權人,還有標註農用功能的「三角林埤」,或者不知所云的「夜警會」、「眾田甲」,這些都與現行法令不符,須納入地籍清理範圍。
舉例來說,台北市有一塊土地登記為保生大帝所有,土地上是產權不明的低矮房屋;在地籍清理條例上路後,完成地籍清理登記,現在即將進行都市更新,土地現值高達一億七千九百多萬元。
日治時期日方強行徵收台人土地,施明賜指出,也有些人擔心宗廟土地被沒收,就登記在和尚、尼姑個人的名下,轉為私人土地就不怕日本人收走;光復後這些土地出現產權糾紛,因此地籍清理條例也專設第六章「寺廟或宗教團體土地之清理」,來規範這些土地問題。
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總共有十五萬兩千多筆土地地籍不完整、與現行法令規定不符。施明賜指出,這些土地中包括神明會、日治時期會社或組合土地、名字住址資料不全、所有權人非自然人或法人。這四大類總計五萬八千九百八十四筆,逾期沒人申報或申請登記,都會直接代為標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