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推動教改30年,家長表示,這些年來教育政策變來變去,又無法向社會充分傳達,家長只好不變應萬變,仍送小孩去補習班補好、補滿,以考試成績升學,與政府想要「適性揚才」的目標差很遠。還有家長表示,30年教改並未成功,因為整個過程讓他們感到痛苦。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表示,教改要成功,家長扮演關鍵角色,但這些年來最大問題是,新教育政策下來後,學校推行了,但學生回到家裡,家長不知道怎麼配合,最後就推動得不完全。
彭淑燕說,多數家長不知道教改在改什麼,他們發現,改來改去還是以考試引導教學,最後就是將小孩送到補習班,把成績弄好了,以因應升學。對多數家長來說,常常抱怨政府把他們的小孩當「白老鼠」,成為教改犧牲品。
彭淑燕指出,有些教改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例如要學生探索學習或是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但由於家長不了解,認為多元入學為何這麼複雜,就有一群人主張回到傳統聯考比較簡單。她也認為,教育部推動新教育政策時,要想辦法讓多數家長了解,才會成功。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政府這些年推動教改,新政策不斷出現,家長窮於應付,陷入痛苦中。當看到台大有4成學生不喜歡自己就讀的科系,一些人畢業後在台灣找不到出路而要出國工作,對家長來說,這樣的教改並不成功。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說,現在台灣小學生充滿想像力,但到國中階段就沒有了,因為升學壓力限制國中生的發展。教育部應想辦法打通這個關卡,還給國中生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