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537

限貸令免驚?他喊政府不會「車上一半抽銀根」 專家證實:友人決定斷頭

#政策 #預售 #限貸令 #違約 #顏博志 #限貸令ptt
EBC地產王記者張琬聆/綜合報導
 
銀行自發性「限貸令」讓近期的購屋人哀鴻遍野,便有民眾擔心「上車上一半」的申貸族會不會都違約?引來網友熱議「乖乖賠錢」、「趕快斷頭」。正巧面臨建案對保送件被銀行拒絕的房市評論家顏博志,也向《東森財經新聞》證實,很擔心央行政策驟變更難貸款,更吐露身邊已有資金很緊的友人難忍煎熬,已想直接斷頭、賠錢了事。
 
針對近期銀行滿水位的「限貸令」,有網友在PTT的售屋板發文「政府應該不可能讓上車到一半的人違約吧」,認為政府現在態度很明確,「已經上車的,我沒辦法對你怎麼樣」,且除了新青安還能順利貸款外,「還沒上車的,先別上車了,我要抽銀根了,還是要挑戰我也幫不了你」。
顏博志近期預售屋對保卻遇到銀行拒絕貸款。圖/顏博志提供
▼顏博志近期預售屋對保卻遇到銀行拒絕貸款。(圖/顏博志提供)
 
但是對於「上車上到一半」的人,原PO則好奇政府會如何對待,例如預售屋預計今年9月後交屋還沒對保的,以及大概7月底8月初買中古屋在跑流程的人,尤其是首購族年輕人,即使收入不錯也沒有信用問題,但要生出現金全款就是沒辦法的人,目前應都面臨貸款卡關問題。
 
原PO強調,不管流程是已送件審核中的、已過件尚未對保的、已對保尚未撥款的、整批分戶房貸的、個體戶的、新青安的、第二三四戶的、換屋的…總之就是還卡在銀行的,「到底要救誰?都救還是都不救?政府應該不會推一個政策,會讓上車到一半的人都違約吧?」
 
房貸送件卡關 網揭:條件會較差
 
有網友解釋,不是貸不到,只是條件較差、等待較久,「熱錢就這麼多,應該不是防堵而是分流吧」、「不是完全借不到,是沒有較佳的條件而已」、「會撥款啦!排隊而已」、「也不是貸不到啊,利率高了點,成數低了點」、「只要拿出誠意買個基金跟保險,就讓你貸款貸到爆!獲利分點給銀行賺」。
 
更多網友則認為本該自負風險,「政府就不想讓這些沒現金能力只想靠銀行開槓桿的人上車,很難懂」、「六月就有風聲,七八月還敢買當然乖乖賠錢」、「讓有能力的接手吧.沒錢的趕快斷頭吧」、「沒能力還是乖乖租房,不要整天想著靠銀行槓桿翻身,做夢比較快」、「央行是要維持金融穩定降低風險 炒房客自己玩太大不要怨」、「違約不會吧,當然是退給建商賣給能現金買的人啊」、「洗一下少年房神,這樣籌碼才會乾淨」。
 
最近買的預售屋將於9月後交屋的房市評論家顏博志,建商提供3家配合銀行,正在對保送件階段,本來銀行初步確認符合可核貸條件了,沒想到銀行滿水位新聞一爆出後,他馬上收到「無法貸款給你」的通知,讓他相當錯愕,銀行解釋不是針對他一人,而是整批建案都不給貸,後續第二家銀行也直接跟建商說「不貸了」,目前第三家銀行仍願意承接,正在統一對保中。
限貸令影響購屋族信心 萌生斷頭想法
 
「沒想到會遇到一塊錢都不貸給我的狀況!雖然建商有保證第三家銀行一定貸得到,但今(20)天又傳出央行可能再限縮的新聞,很擔心會不會突然又沒任何理由就無法貸款成功」,顏博志提及目前的擔憂。
 
顏博志表示,雖然知道有跑農漁會、郵局等其他放款機構的選項,但交屋有時間限制,現在又可預想一定很多人排隊去估價申貸,難保不會造成延遲交屋要繳違約金的損失。
 
他更提及身邊有資金較不充裕的小資族友人,當初硬著頭皮買預售屋,勒緊褲帶繳交工程款中,看到最近貸款困難的情況,已經心生直接斷頭的想法,近期試探性詢問建商能不能換約,若換約不成功乾脆直接賠掉15%違約金的打算。
 
顏博志認為,銀行放貸額度滿水位屬於短期狀況,真的遇到「上車一半」的狀況,解法除了找農漁會、郵局,或搭配銀行保單借款、增貸、信貸、硬吞銀行高利率等之外,也建議向家人朋友借錢先度過這一關;另外只要有價差,也可跟建商協商較好條件的解約方案。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也不建議預售屋買方直接解約、違約,改以換約來解套,因為這波交屋民眾通常還未受到《平均地權條例》的禁止換約限制,雖然仍逃不了最高45%的房地合一稅,但至少不會賠錢。
 

延伸閱讀
幫兒看1.2億房「台北很正常」 專家坦言:靠自己才奇怪
預售屋卯起來賣! 2024半年總銷金額「已達去年8成」
「央行再出手」房價這次會跌嗎? 他舉1例嘆: 不漲都難
友做室內設計「能月領40萬」他羨慕想轉行 業內嘆:沒那麼美好
交屋延期恐日賠上萬! 專家曝限貸「這情況」最慘:錢全被沒收
銀行限貸恐爆違約潮 他憂釀金融風暴? 專家說話了
 

EBC地產王 記者張琬聆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