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李文正/台北報導
北市警用監視器2013年啟用,現有1萬8394支,當初警方花費極大心力,從無到有建置系統,但因里長、議員不斷要求增設,規格也提高,預算自然跟著增加,近期爆出議員陳重文關說被收押,讓警用監視器成為焦點,市警局蒙受無妄之災,被議員以放大鏡檢視。回溯監視器建構初期北市警協助建置後,有效嚇阻犯罪,警局認為預算增加是必然,但該如何核實,支付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有效發揮監視器系統的功能,而非模糊警用監視器建置功效。
北市2009年開始建置警用路口監視器,當時的時空背景,里長設置的年久失修、店家的監視器只照出入大門,極少會對準路口,遑論拍攝車牌號碼,或民眾行進路線。
警方偵辦刑案提高破案率,動用警力建構路口監視器,過程中飽受批評,政治人物更抨擊侵害民眾隱私,直到考量治安,基層開始協調攝影鏡頭裝在路口燈桿、號誌桿;部分架設在民宅,電線釘在牆壁上,民眾擔心會漏水,都由員警找里長一一協調,建置出全市完整的監視器系統,第一期裝設1萬3699支。
警方為善用監視器系統,分局成立「鷹眼小組」,專門調閱監視器畫面,初期為了調整角度,一人觀看監視器,另一人在路口調整角度,直到畫面能涵蓋整個路口,同時搭配拍攝的方向,讓畫面能接續,掌控歹徒逃逸方向,發揮「以車追人」的破案模式。
監視器建功典範「雨衣大盜」案,2004年至少犯下3起運鈔車搶案,始終讓警方摸不著頭緒,只能強化雨天時的勤務,每隔一段時間雨衣大盜就出現,囂張行徑更開槍打傷保全員。
直到監視器系統逐步建置,雨衣大盜2012年3月26日最後一次犯案,警用監視器終於發揮作用,成功比對出歹徒犯案前,竊取車輛的路線,勾勒出清晰樣貌,終至查出身分而破案。經過多年,監視器已成為員警破案利器,北市更成為全台模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