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洪浩軒、林瑞益/高雄報導
高雄石化氣爆10周年,為了讓當初氣爆的記憶不被遺忘,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合作,規畫「看見—高雄石化氣爆10周年聯展」,並邀請嘉賓出席分享自己與高雄氣爆的生命連結。高雄市長陳其邁則在另處受訪時談到,未來期待可以媒合智慧科技公司與石化業大廠合作,以智慧石化、智慧管線方式來落實管線安全。
「看見—高雄石化氣爆10周年聯展」以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累積的高雄石化工業議題專業出發,融合攝影師傅志男、何俊彥的攝影作品,以及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與譜普市藝術工作室的專業策展設計及製作團隊再創作,讓民眾能以不同方式重新認識高雄氣爆事件。
聯展策展人、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表示,高雄氣爆揭露高雄地下有超過900公里管線的事實,每天都在城市中輸送石化原料,可以說高雄200多萬人就是居住在一個大型石化工業區內。
且10年前氣爆至今,高雄並沒有因而轉型,至少還有932公里的石化管線仍在地底下,另外,高雄近年雖有半導體產業進駐,但並沒有因而替換高雄既有的石化工業。李根政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與大家共同探討管線風險管理及高雄面臨的產業轉型重要課題,藉此讓大家重新認識高雄氣爆,此沉痛記憶不應隨著時間漸被淡忘。
陳其邁說,長期以來,還是要以高雄南區的循環園區作為規畫重點,原有高雄市管線因為在港口到仁大工業區的路徑而造成在高雄市城市底下有非常多石化管線,這是最大問題。要解決此問題,要以南部成立循環園區,仁大工業降編,整體改善石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