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肇祥/南投報導
為更精確監測埔里鎮空氣品質,暨南國際大學發表微型感測器,未來將感測器普及架設,資料上傳雲端,透過演算,將能瞭解空氣品質變化,甚至能夠因此抓到汙染源,研發團隊並強調所有電路系統設計開放使用,希望各界協力,透過「公民科技」,改變台灣的空氣品質。
埔里PM2.5空汙指數經常在國內名列前茅。環保署長魏國彥27日至暨大聽取資管系副教授戴榮賦團隊的「多層式微型感測物聯網」簡報,並宣布在埔里地區先行架設實驗,如果政府資源願意投入,可推展至全國。
戴榮賦指出,目前環保署在埔里設置的PM2.5監測站位於埔里國中大樓4樓,提供的是整個大埔里地區空汙的平均值,但不夠貼近鎮民的生活圈,如果研發一種貼近民眾生活圈的監測設備,民眾會更注意空氣品質,對整體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暨大研發團隊初估,每具微型感測器包括電路板、wifi網路卡、藍芽、接頭、防水盒成本約4500元,暨大願意公開研發技術提供量產,預計成本還可降到6成,約2千元至3千元,而1年電費只要108元。
魏國彥表示,他從研發團隊及埔里關心空氣品質的志工身上看到希望,相信埔里會是全國空氣品質轉好的起點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