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鏡明/綜合報導
國內糖尿病罹患人數今年首度突破200萬人大關,從2013年的173萬人,短短三年成長率竟有3成多,而今年國內已有227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甚至還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10年之久。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來自於國人多年來對於胰島素等針劑治療藥物,仍存有許多錯誤的迷思和恐懼,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台灣雖有超過200多萬糖尿病患,但目前胰島素的使用率僅有16%,歐美國家早已將胰島素針劑當作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線用藥,在胰島素的使用率有40%。
國內目前糖尿病臨床常用的針劑藥物有胰島素和腸泌素,不透過肝、腎代謝,而是「直接補充」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和酵素,因此在控糖效果和安全性都比口服藥還高。只是國內民眾長久以來對胰島素的錯誤認知、及對每天扎針的心理壓力而產生的害怕,也影響多數醫師不到必要時候,不會處方胰島素療法,反而錯失最佳控糖的時機。
研究指出,當民眾被確診為糖尿病時,胰臟已過勞一段時間,而體內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只剩下50%,並且逐年下降5%。因此在糖尿病治療原則上,都以提供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或腸泌素為治療方針,只是口服藥物機轉大多都是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長期下來仍會讓胰臟和胰島細胞加班、過勞。
杜思德建議,隨著科技的進步,胰島素的演進已做到針頭比每天測量血糖的針還細,是比兩根頭髮還細,打下去好像蚊子叮一下。若糖尿病患者想更積極控糖、減重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胰島素或腸泌素不失為一個好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