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復甦,各國零售業同步成長,經濟部統計處昨(27)日公布台灣零售業統計,其中,台灣便利超商擁有「十八般武藝」,靠著提供多樣化服務、往複合型經營方向前進,讓營業額屢創新高,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年增7.1%,增速超前日本的1.8%。
經濟部統計處日前公佈台灣零售業與各國比較專題報告指出,超商業積極發展成為「異業複合門市」,搭配商品多元化、擴展物流服務,營業額向上攀高,2017年營業額年增2.8%,今年上半年續增7.1%。
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占比。(圖/記者邱琮皓整理)
比較亞洲鄰近的日本、南韓,日本受惠展店、輕食熱賣,營業額仍有增長,上半年年增率為1.8%,南韓則因迅速展店,上半年年增率高達11.8%。
台灣便利店營業額為亞鄰國家第二,密度也排名第二。統計處指出,南韓2016年底便利商店數為3萬5,282家,平均每1,452人就有1家便利 商店,密集度居冠,台灣2017年2,211人居次,日本則是2,248人。
統計處分析,南韓因經營便利商店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加上展店速度加快,2015年及2016年均為兩位數成長,台、日則以推出新服務來提高競爭力,擴展速度放慢。
據經濟部統計,去年台灣整體零售業營業額為4兆1,451億元,占國民所得民間消費的4成5,是反應民間消費重要指標之一。經濟部表示,自金融海嘯復甦以來,零售業營業額逐年成長、屢創新高,2018年上半年增4.7%,為近7年同期新高。
零售業營業額以綜合商品零售業為大宗,去年占比29.7%,年增2.1%,而無店面零售業,主要為網路購物、銷售額依舊火熱,再加上近年因手機普及率提高,去年營業額年增4.8%,今年上半年增長6.0%。
至於綜合零售業營業額,仍以百貨公司占比2成7居首,便利商店、超級市場因深耕社區,與2002年相比占比各增3.0及3.6個百分點,量販店占比則減4.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