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瑞銀全球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指出,新冠疫情擴大是全球化難以避免的結果,全球經濟在病毒感染之後,有三大現象要現在就關注,一是在家工作需求及配備增加;二是建構在地生產鏈所需的商品投資增加;三是辦公空間和零售房地產的需求會下降,這三點都會影響投資人在美股大跌後的資產重新配置。
此波疫情的全球擴散,國際機構大幅下調全球及大陸GDP年增率。牛津經濟研究院對2020年全球GDP估值,從2.5%下調至2.3%,低於2019年的2.6%。
瑞銀全球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指出,新冠疫情擴大是全球化難以避免的結果,全球經濟在病毒感染之後,有三大現象要現在就關注。中時報系資料照
唐納文指出,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增長取決於消費者的支出,如果消費者現在對疫情感到害怕,不管是不是出於理性,消費者短期內第一個反映就是減少支出,「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必然損害到全球經濟動能」。
瑞銀經濟研究團隊掌握到的歐洲商業、消費者信心等的即時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恐懼」是當前經濟的主要威脅,投資人情緒和金融市場都偏向於受到公開訊息的搧動,且一直出現反應過度的不理智作為。
外匯市場研究員伊恩斯指出,市場發生拋售的原因,部分是因為投資人不懂得如何考慮新冠疫情造成的動盪,反而觸發了大部位的空頭和多頭的自動運行。
唐納文指出,考量疫情對全球經濟的長遠影響,目前可有三個趨勢需觀察,一是基於病毒隔離需求,在家工作情況增加,人們的工作習慣改變,網上娛樂和某些商品的消費也隨著病毒而增加。
第二是運輸和物流將發生變化,基於本地供應鏈興起的需要,投資實體商品的需求上升;三是辦公場所和零售房地產的需求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