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俐珊、余佳穎/台北報導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昨天發表年度建議書,對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搶先ECFA(兩岸經濟協議)完成談判,包括製藥、汽車、零售等產業的多數與會代表指出,「毫不影響」在台投資意願,反而認為調和內部法規、提升行政效能才是關鍵。
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右)、執行長何飛逸(左)建議台灣應努力提升行政效能。(記者胡經周/攝影)
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更直言,政府雖有改革,速度卻不夠快,就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早在二○一二年提出,目前「連個影子都沒見著」。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回應說,在國發會法治協調中心努力下,已努力解決問題,也希望透過法規、制度鬆綁,凸顯台灣強項與優勢。政府會盡可能以國際標準檢視各項建言,力求加快開放腳步,積極融入區域經貿體系。
歐洲商會在今年白皮書封面上,也將台灣六十年來經濟發展畫成一棟「解構後」的一○一大樓,但上頭還沒蓋完的樓層,正由起重機吊掛著的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他躺在地上的是智慧城市、區域金融中心、健康醫療與再生能源等。
據經濟部統計,累計至今年上半年,歐盟再度蟬聯台灣最大外人直接投資來源國,累計金額已達三百卅二億歐元。台灣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總經理馬赫群說,政府完善法規制度,會比多簽一紙協議來得有投資誘因。
此外,對於台灣與歐盟展開經濟合作協議的可能,執行長何飛逸說,「政治阻礙尚未移除」,目前關稅非雙邊主要貿易障礙,高達九成技術性貿易障礙,如重複檢驗、標準規格等才是迫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