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台北報導
勞動部最新發布的調查,針對30歲以下青年就業情況的數據顯示,2017年15~29歲青年勞動力為235.6萬人,相較於十年前,共減少25.8萬人或9.87%。
為了解青年勞動情勢,勞動部運用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人力運用調查」結果,輔以各項統計資料,綜合分析15~29歲青年勞動參與、就業、轉職及失業狀況。
近年勞動力變化。(圖/經濟日報提供)
根據勞動部分析發現,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青年就業者達57.28%,其中,以從事「製造業」54.6萬人最多,「批發及零售業」39.8萬人居次,「住宿及餐飲業」26.4萬人則位居第三。
但若與十年前相較,青年就業人數以「住宿及餐飲業」增加7.2萬人最多,「製造業」則減少24萬人。
另一方面,去年青年失業率為8.72%,較2016年下降0.17個百分點,但仍高於全體的3.76%。勞動部指出,主要是因青年就業者初入職場,專業職能較為不足,還在學習摸索,加上工作期望與就業市場現況存有差距,而且多非家計主要負擔者,以致轉換工作頻率較高。
主計總處官員也說,青年失業率高於平均失業率,是因為畢業生才剛踏出校園,都還處於調適階段,不定性也較高,因此容易失業,其他國家皆然,算是「普世現象」。
此外,近年勞動市場的工作類型有所轉變,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非典型就業者創下空前新高,從2011年調查首年的69萬3,000人,增加到2017年的80萬5,000人,占全體就業者的7.11%。
勞動部指出,青年從事非典工作計25.1萬人,占青年總就業人數11.77%,理由則以因為求學或受訓較多,比率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在找不到全職、穩定工作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迫於經濟壓力,勉強接受兼職或臨時性等非典工作;但近年調查也發現,從事非典工作人數創新高,並非全然因此所致,反而是工作型態多元化,許多就業者傾向更彈性、更適合生活步調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