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繼平/屏東縣報導
屏東崁頂鄉45歲農民張公勝本職為開挖土機,平常工作閒暇會在自己園子嘗試種作物,卻成功克服氣候環境,在屏東豔陽高照高溫下,種了110棵梨樹,歷經8年努力後達到7至8成產量,讓人驚奇。
屏東崁頂鄉45歲農民張公勝本職為開挖土機,平常工作閒暇會在自己園子嘗試種作物。(圖/聯合新聞網)
「高冷山區才有的高接梨,屏東也有!」張公勝表示,自己利用耐旱的原生種梨樹,透過嫁接來自梨山品種高接梨的花苞,可長出一顆重約10到14兩的梨子,品質不輸中北部所產,吃起來果質細脆、甜而多汁。
張公勝也坦承「一度想要放棄」,8年前開始嘗試種水梨,日曬、氣溫和雨水都要拿捏,屢敗屢戰,從梨山購買梨苗後都是一邊種一邊摸索,第一年收不到3成,差點放棄,撐到兩年前才終於有不錯的收成。
他說,屏東種水梨產期會比中北部早,約4至6月採收,且在南部相當稀有,許多親友聽聞後紛紛向他購買,還用做水果禮盒,張家水梨價格比中北部便宜,1台斤約80元。
屏科大農學院長吳明昌表示,高接梨能在屏東平地高溫下種出來,堪稱是「農業上的奇蹟」,而且以自然農法來種,減少農藥汙染,吃起來夠甜、水分也夠,含有豐富纖維質,讓人讚嘆,將繼續與縣府合力輔導推廣。
縣長潘孟安表示,台灣高接梨產區近幾年面臨氣候、豪雨影響,還有山坡地過度開發、水土保持等問題,雖與平地高接梨的口感及風味有所不同,但可鼓勵農民多做新嘗試,尋求不同的精緻農業發展,目前屏東約有3、4位農民在種高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