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從上海開來的長航集運8303輪雙燃料動力船,滿載貨櫃日前抵達武漢陽邏港,這是長江流域第一艘綜合節能示範船。「這艘經過環保改造後的船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80%以上,滿足長三角水域船舶排放的環保要求,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科技信息部負責人說。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於上海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圖片擷取自維基)
新華社報導,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於上海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2014年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朱汝明說,在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引領下,一方面要發揮長江航運運量大、能耗少、綠色環保的運輸優勢,提高效率激發潛能;同時不斷提高環保標準,大力推動港口船舶污染防控和企業轉型升級,讓長江航運走綠色發展之路。
國際海事組織相關研究顯示,全球約15%的氮氧化物以及5%—8%的硫氧化物排放源自船舶。近年來,船舶自身的改造升級,以及新能源船舶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
作為中國長江內河航運業的主要企業之一,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要求,長航集團啟動了「氣化長江」綠色低碳物流創新工程的研究和試驗,率先開展船舶綜合節能系統技改,投入300多萬元人民幣,將長航集運8303輪打造成使用雙燃料的綜合節能動力示範船。
長江航務管理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他們共拆解改造各類高汙染、高能耗的老舊落後船舶3萬艘;「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新能源船舶得到培育和發展,長江水系共核准新建示範船631艘,長江幹線船舶的單位能耗下降20%。
除了船舶,綠色港口建設正在長江流域如火如荼展開。12月21日,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在其港口上啟動了長江上首家「掃碼岸電系統」,破解港口岸電推廣使用難題。
隨著長江航運持續快速發展,船舶在三峽壩區滯留問題愈發嚴重,當地生態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靠港船舶接用岸電替代燃油,可大大減少汙染物排放,是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措施。」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朝暉說。
過去在長三角地區,密集的船舶和國際性港口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較重的大氣汙染。2016年4月,這裡率先實施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試點,今年9月1日起,長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區提前全面實施。加上港口岸基供電和LNG貨櫃卡車的應用,一個個繁忙的港口正在變「綠」。
在上海,全港95%以上的內河碼頭已具備低壓岸電供電設施;在寧波港,四套高壓岸電系統已建成投用;在江蘇江陰、太倉、南京等地港口,一套套岸電設備正在給靠泊的船舶提供動力,原來大量船舶停靠帶來的滾滾黑煙難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