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素玲/綜合報導
從家庭消費支出歷年統計結果來看,可發現過去40年來,隨著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型態改變,國人消費習慣也跟著出現明顯變化。
就整體家庭消費九大類支出來看,早期經濟發展初期,加上大家庭結構,三餐偏向自煮,因此,1980年代消費支出以食品飲料及菸草等比重最高,占消費支出百分之38左右;住宅及水電瓦斯等費用則占第二,約百分之24至25,當時,外出用餐或旅遊支出占比只有不到百分之3。
此後經濟起飛,1990年代後期,食品類支出更降到百分之20以下;一般認為,這與雙薪家庭成為主流有關,外食機會增加。
2000年迄今,食品支出占比仍逐年遞減;截至2022年,食品類支出只剩百分之15,餐廳及旅遊占比從百分之3,一路爬升到百分之14。
另外,高齡化加上國人更重視健康,醫療保健費用支出變化明顯。早期醫療保健費用只占家庭支出百分之5,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醫療保健支出比重已在2000年上升到百分之12,十年前再增加到百分之14,近年,平均每個家庭的醫療保健支出高達14萬8598元,占整體家庭消費支出比重已上升到近百分之18,從九大項支出中早期占比倒數第三名,大幅躍升為第二大支出。
中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吳大任認為,國人平均平均財富不斷上升,一定會影響消費結構,雖然貧富差距拉大,但普遍有錢的人多,會更願意享受消費,年輕人及退休族群都比較願意花費在餐廳旅遊。加上高齡化,會擔心機能退化,也就增加醫療保健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