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屏東縣多處山地聚落嚴重災害,政府及民間援建單位協助設立6處永久屋供部落遷居,但設計的簡易汙水處理場因長期未按標準維護及用戶使用習慣等因素,造成汙水收集及處理系統淤積,成為環境衛生一大隱憂;屏東縣政府表示,今年5月已完成盤點,將向中央爭取經費徹底改善。
莫拉克災後,政府在「離災不離鄉」原則下於屏東縣境設置長治百合、吾拉魯滋部落等6處永久屋基地安置災民;住高士佛永久屋的鄉代表李德福說,永久屋建好後有簡易汙水處理場收集家戶廢汙水,再排放到一旁池塘,但5年前發現池水變綠,魚跟青蛙都不見了,才知道汙水處理場失能;禮納里居民則反映水溝變臭、蚊蟲變多。
屏縣府水利處下水道課表示,6處永久屋住戶雖不多,但當初設計的簡易汙水處理場已使用10多年,且因住戶長期未按標準維護,又習慣將廢油和殘渣倒入,日積月累堵塞排水管,連帶造成處理系統淤積、損壞,影響到永久屋環境衛生。
水利處說,今年已完成6處永久屋盤點,5月召開地方說明會,說明改善策略並宣導如何正確使用汙水系統,後續將概估預算向中央爭取經費改善,未來家戶汙水將就近導入汙水下水道系統,經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後放流,進一步改善河川水質,提升環境整潔,避免蚊蟲、蟑螂、老鼠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