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當傑口述,記者/邱金蘭整理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銀行業者可以發揮創意推出相關業務與商品,應有助穩定社會功能,尤其是信託業務結合這些特質,是銀行可以多加善用、開發的運作模式。
前一陣子來台訪問的耶魯大學教授羅伯.席勒在他的著作「金融與美好社會」提到,「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大眾普遍嚴重誤解金融市場和機構在美好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房市情境照(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的確,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讓我們回過頭來思考:金融業存在的根本價值是什麼?在我個人看來,金融業如果能夠用心投入與「發揮創意」,一定可以讓社會更美好。尤其銀行是特許行業,廣受社會大眾信任,可發揮穩定社會的功能。在這種特性下,銀行業者應投入更多創新來擴大這樣的功能,而信託業務就綜合這些特質,值得銀行多開發新的運作模式。
以公益信託商品為例,就具有公眾利益。另外,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政府也積極推動高齡社會照護,如長照、老人安養等政策,這方面則有銀髮族的退休安養信託等。
此外,近來不少銀行業推出的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業務,也就是「以房養老」業務, 也可透過結合安養信託即期年金保險的機制,提供年長者安穩優質的生活。
其他的信託商品,還有子女教養信託、不動產交易安全信託、以及保險金信託等,相當多元,都可以做各種創新、多樣化商品開發,以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總之,金融業應該先做好分內的事,包括充分發揮金融中介的功能服務實體經濟,管理好社會大眾的資產,以及履行社會責任。做好這三件事,金融業才能與美好社會並存;更可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同編織一張保障全民的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