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開發業者申請在台南北門區錦湖里渡子頭設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地方質疑地下設有排鹽暗管,擔憂整土挖到排鹽暗管會汙染土壤影響農作物,議員陳昆和10日質詢表示,先前會勘時曾挖到暗管又覆蓋,是否挖到排鹽暗管真相不明,農民擔心到睡不著;工務局表示,確有挖到塑膠管,但與居民說的排鹽管不同。市長黃偉哲允諾擴大開挖,如挖掘結果為地下鹽管就撤銷執照。
陳昆和指出,依農地農用規定,如有相關農業設施就是農地,不得變更為其他用途,鹽分地帶好不容易改良可以種植作物,萬一暗管被挖掉將汙染土壤影響作物,數十名居民也持布條到議會表達心聲及關切。
陳昆和質疑之前鑑定單位開挖發現暗管卻埋起來,沒有繼續挖,真相仍不明;工務局長蘇金安說,現場探勘地下確有直徑30公分的塑膠管,並無孔隙與礫石,與民眾提供資料中的鹽分改良管型態不同,因有崩坍才未繼續開挖。黃偉哲承諾,民眾質疑先前試挖後即掩埋的管線位置持續挖掘,如挖掘結果為地下鹽分改良管就撤銷土改場執照。
工務局指出,業者在北門區錦湖里申設土資場,面積約1.8公頃,獲市府相關局處同意變更地目核准設置許可,去年施工,原預計1年完工,因民眾有疑慮,業者去年5月自主停工至今。
農業局說,北門區鹽分處理約於1979至1982年間辦理,面積約2、300公頃,設置4個鹽分改良區管委會,由北門農會發包施工,施作方式是用深水的抽水井灌溉,使鹽分下降,再經排鹽管排出,以降低該區域鹽分,但因莫拉克風災影響,北門農會已找不到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