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慧/台北報導
稅改法案敲不定,上路時程恐再延!立法院財委會昨(30)日針對所得稅法修正草案進行討論,但政院版及朝野立委至少提出52個版本提案,對於股利所得稅率、中小企業營所稅稅率及扣除額,財政部與各委員們「喬不攏」,在進入審查前就陷入膠著,恐無法如期在今年底三讀、明年1月1日上路。
財部&立委稅改爭議點
賦稅署長李慶華表示,此次稅改因廢除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等於企業無需再設置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ICA),稅改通過之前,企業仍須持續設置ICA,假設年底稅改無法通過,明年3月才通過稅改,企業在1、2月所設置的ICA就都白費了,企業成本將會增加。
此外,許多納稅義務人每月薪資所得會先扣繳一部分稅額,因該稅額計算方式包括免稅額、標扣額、薪扣額等,若再延後上路,也會增加稽徵機關退稅的成本。
營所稅部分,行政院版從17%調升到20%。但國民黨團及部分立委則支持中小企業維持17%,主因近年出口衰退,外銷與獲利都大幅減少,加上去年上路的一例一休與未來勞保年金改革,都增加中小企業成本,不少立委認為現在增稅「時機不宜」。
財長許虞哲指出,我國目前符合《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所規範的中小企業,全國約有138萬家,其中78萬家為獨資合夥企業,78萬家中有51萬家現在無需繳納營所稅;稅改後,剩下的27萬也不需繳稅;其餘60萬家公司組織,其中30萬家課稅所得低於12萬元,現行規定也可以不用繳稅。
另外,對於股利所得稅改方案,在野黨團與立委認為,現在股利所得集中在金字塔頂端1%的人,若將稅率從45%降到26%,在賦稅公平上是抵觸量能課稅原則,產生過度減稅,建議採取分級累進課稅。許虞哲回應,可能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就是股利所得稅率適度提高;第二是改採分級制,但尊重各委員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