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183

每年超商報廢剩食達70億!全家推科技條碼賣即期品 看懂背後關鍵取捨

#剩食 #超商 #即期品 #全家 #地方

商業周刊 蔡茹涵/商業周刊

5月22日,全家便利商店推出友善食光機制,宣佈鮮食「到期前7小時打7折」,鼓勵顧客多多選購。消息一出,不僅消費者們興奮轉貼,就連零售同業、加盟主社群也展開熱烈討論,原因很簡單——

超商剩食,早已是全體零售業者頭痛了20多年、卻始終找不到完美解方的大難題。

全家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左)宣布,為減少食物浪費,推出「友善食光」機制。 記者何秀玲/攝影

剩食問題為何一拖20年?三大問題卡關!

搜尋「剩食」,你會馬上看見不少令人心驚的數字。

據環保署統計,光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之間,各大超市和量販店,每月平均都有500噸以上的剩食。

去年6月,全台300位便利商店加盟主更集結送出陳情書,指出一間超商平均每天報廢2000元剩食,若以全台1萬間門市估算,等於每年高達70億元!因數字太驚人,還讓剩食一度成為新聞熱點,「為何不捐給弱勢族群?」、「幹嘛不在到期前打折!」等疑問聲浪不斷。

事實上,打從1997年御飯糰正式進入超商以來,由於鮮食保存期限僅24小時,約佔超商總報廢量的8到9成,超商早已為此糾結20多年。始終無解的主因,是剩食本身就被三大問題給卡死:

第一,捐贈可能違法!

根據食安法第15條指出:「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八、逾有效日期。」

換句話說,假設一個飯糰晚上12點到期,哪怕現在才12點01分,超商不能贈與,也不能拿回後場冰起來或進行運送,必須立刻銷毀。否則,就算違法。

第二,想捐給弱勢?運送過程變質誰負責?

想提早將食物捐贈給弱勢或偏鄉,台灣目前仍以食物銀行為對接主力,但兩者的負載量差距太懸殊。

以3年前即開始捐贈即期生鮮的家樂福為例,全台115間門市的剩食量,是由總部媒合,交給60間食物銀行共同分攤。那麼試想一下,全台店數上萬的超商,得要多少食物銀行配合才夠?鮮食又有細分4度C、18度C等溫層,一旦在長途運送中變質,導致吃下肚後出了問題,責任又該誰來扛?

第三,在到期前打折促銷?人力比報廢成本還高。

無法遠程捐贈,那能否在快到期前先打折販售?一位不具名的四大超商總部主管坦言,確實可以,但以台灣節節高升的人力成本來看,CP值太低。

過去,台灣有提供「到期前打折促銷」的,多以直營的超市和大型量販店為主,如全聯和家樂福。但一來他們門市相對少,二來產品以乾貨和生鮮為主,保存期限和販售時間本就較長,三來盈虧由公司全盤吸收,各門市當然要使盡奇招,為即期品發揮最大價值。

反觀便利商店,全台門市高達近1萬家,不但多數是加盟店,更以時薪制的計時人員為主力。假設請一位店員專責挑出即期品,把東西搬到「折扣專區」,結帳時再另外計算出折扣價.....

「這樣做,請人的成本比報廢成本還高,我寧可直接報廢!」該名主管直言。

全家靠科技殺出一條血路,但他們付出哪些代價?

上述三大問題,是長年卡死超商剩食的關鍵,也是全家這次行動引發業界關注的主因——它想靠科技與投資,改變現狀。

全家的武器,是「時控條碼」與「時間定價」。前者指的是在現有條碼中埋入時間,一旦產品過期,條碼就會關閉且無法結帳;後者者則可設定,到期前7小時就會由POS系統自動下折扣,店員就不用手動輸入改價。例如半夜12:00過期的商品,下午5點就會自動打折。

未來,擺在一起的5個鮪魚飯糰,可能有3個是原價,2個是7折即期品,消費者可自行評估挑選,「因為我們觀察,設折扣專區,有些上班族反而不好意思拿!」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笑道。

這項計畫先由60間直營店測試,今年初擴增至200間加盟門市,本週三推行至全台3000多間門市。效益如何仍有待觀察,但肯定會先付出代價。

首先,合作鮮食廠的成本會增加。目前響應的十家鮮食廠合計,光是添購印製時控條碼的新設備,就花費超過千萬。舉例來說,過去菠蘿麵包只有一種條碼,可一次大量印刷上萬個包裝袋,但如今埋入了時間,「等於每一生產梯次的條碼都不同,每天都得現印現裝....」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說。

其次,到期前7小時打7折,意指門市的毛利率一定會下降。「我們做一間超商的毛利率大概27%左右,打7折賣確實幾乎是沒賺!」一名加盟主坦言。過去,鮮食報廢的成本是由各店加盟主自行吸收;如今宣布降價,損失的利潤變成加盟主與總部共同承擔。

「這是值得冒的風險,」黃君毅分析,連鎖加盟產業重點在「做大」,假設因為這項制度,讓加盟主更敢安心訂貨,鮮食廠下單量增加,消費者又能拿到折扣,就有可能形成正循環。事實上,「人力」與「報廢」本就是超商兩個最關鍵的變動成本,人力很難節省,但報廢降低,仍有機會促使最終利潤提升。

「這件事情最難的,其實是管理團隊mindset(心態)的改變,」黃君毅坦言,時控條碼早在2004年就已經誕生了,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新科技。也因此,他甚至喊出願意開放時控條碼、時間定價這兩項專利,目標是讓更多通路與供應商一起加入,未來才可能由鮮食擴大到飲料、餅乾、巧克力等乾貨或一般商品。

加盟主社群兩極反應:是解方,還是更多浪費的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全家這項消息發佈至今,加盟主社群卻反應兩極化,甚至負面聲浪還多出了一點。「就商業邏輯上,全家這個做法是合理的,但到底會不會讓剩食量減少,還有待觀察!」去年主導剩食陳情的IFRA中華國際連鎖加盟者交流暨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陳縯家指出。

他解釋,過去加盟主反彈最兇的,是總部區顧問基於要豐富陳列、避免消費者空手而回的原則,通常會要求加盟主,比平均銷售數字要再多訂3~5%的貨,也形成「進銷比95%」的潛規則。

換言之,如果這個潛規則不變,假設原本會變成剩食的即期品,因為打7折的關係順利完售,總部基於銷售數據,就會認為門市可以賣這樣的量,下週就會繼續比照辦理,要求門市再多訂5%,「這樣一來沒完沒了,剩食總量反而會等比例增加,」他說。

針對加盟主疑慮,林翠娟回應,之後不會單獨以銷售總量判斷訂貨,而是將「正品時段」和「打折時段」銷量分開計算。假設一項產品幾乎全都只在打折時段賣出,代表產品力出了問題,總部反而可以提高警覺,「我們會繼續觀察,努力在食物浪費與機會損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妙的是,台灣超商龍頭7-11卻不跟進。它給《商周》的回應是,會將重點放在鮮食產品開發的競爭力,以及透過系統數據輔助門市精準訂貨,而非以促銷手法販售每日即將報廢的鮮食。也就是說,它選擇將火力拿去開發都賣得掉的商品,也認為這樣的效益,遠比努力賣出剩食更高。

這是不同價值觀的抉擇,全家身為超商界老二,此舉可明確為社會觀感加分,並盡量減少剩食,「做形象」遠大於「做利益」。還能讓自身、產業與消費者都能達到三贏。身為龍頭,其實不需立刻隨之起舞。

但無論如何,針對這項零售業公認最痛苦難解的議題,確實正因為競爭,而開始有了解題的可能。

商業周刊 蔡茹涵/商業周刊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