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海、鍾泓良/台北報導
受到高溫及部分機組故障影響,台電18日啟動需量競價,更以每度10元高價向民間購電。此舉引發民進黨立委質疑,明明可以用較低價格購買,高價買電引發的輿論讓執政黨「背黑鍋」,經濟部長王美花、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回應會再檢討,未來向民間購電價格可否不用買到這麼高。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找來經濟部、台電針對台電強化電網韌性相關計畫進行專案報告,陳亭妃、陳明文等多名民進黨立委砲口對內,質疑向民間購電「買太貴」。王美花指出,需量競價機制從2015年就開始,如果民間可以調配就可向台電報價,最高每度10元,並非每一度都用10元購買。
儘管台電的需量競價措施最高出價每度10元已經被質疑價格過高,但台電本月起又推「需量反應」加碼價,每度收購費上修到14元,創下歷史新高。台電解釋,這項措施與需量競價不同,也只會在機組故障或天氣過熱時才啟用。
根據台電所提修正版「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凡參加「即時性調整用電」保證型用戶,在供電緊急時使用自備發電機、或調整製程減少用電,每度收購費上修到14元。
陳亭妃質詢問到需量反應措施是否會變成常態?王美花說,4月18日為今年第二次啟動,上次為3月23日,但18日迄今未再使用需量反應,最主要還是機組故障才會用。
至於過去是否曾用10元買電,王美花坦承有,她說,需量競價就是「買保險」,維持一定備轉容量率以上。此外,去年啟動需量反應措施僅占台電成本的百分之0.17,以台電去年發電成本約9,000億元來算,僅約17億元。
經濟部次長、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去年啟動需量競價平均價格為每度2.95元,18日啟動平均價格為每度5.2元。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也說,當天機組故障,而台電為了讓備轉容量率維持在百分之6以上的「黃燈」,才啟動需量競價。但立委陳明文不滿地說,台電用10元最高價買電,導致執政黨「背黑鍋」,應該要檢討購買機制。王美花、王耀庭坦言會再檢討,看未來可不可以不用買到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