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冠諭/桃園報導
桃園市生質能中心正式運轉一延再延,市府去年底預告可望今年4月正式啟用,但環保局日前坦承試運轉階段仍有技術問題待解,正式營運時間可能要拖到8月,至於全市堆置約6.2萬噸垃圾,預計以6年時間去化,再規畫原有掩埋場轉型。
桃園市每年一般垃圾量逾50萬噸,但垃圾處理量僅37萬噸,無法即時去化的垃圾,只能暫置垃圾掩埋場。目前營運中的垃圾掩埋場包括觀音區保障、八德區大安、中壢區忠福、龍潭區店子湖、桃園區會稽、楊梅區員本垃圾掩埋場及觀音區大潭灰渣處理廠,不少掩埋場剩餘容量都已趨近飽和,加上周遭問題叢生,引發多名議員關注,答案都指向生質能中心進度。
議員徐玉樹、張肇良指出,龍潭店子湖掩埋場長期滲出汙水,汙染周邊環境,垃圾山甚至有坍塌危險,每次覆土後垃圾依然湧入,地方不堪其擾。
議員許家睿、楊朝偉說,市府須強化垃圾處理量能,要有明確進度規畫,終極目標是讓掩埋場轉型為生態公園或環境教育園區。
議員吳進昌、林政賢、謝美英表示,觀音生質能中心去年3月試運轉至今超過1年,遲遲等不到正式運轉,期間多次冒黑煙、異味飄散,鄉親都想問「裡面在搞什麼碗糕」。
環保局長陳世偉回應,生質能中心整體興建進度為99.87%,已進入功能測試階段,主要是處理廚餘的厭氧消化處理設施「養菌不易」,導致無法取得操作許可證;即使此案為促參案,不適用「公民營清除機構許可管理辦法」最長試營運190天規定,仍屬重大違約,將按日對廠商開罰。
陳世偉說,未來生質能中心1年處理15萬噸垃圾,加上欣榮焚化廠37萬噸,共52萬噸,應能完整消化桃園1年的垃圾;若生質能中心正常運作,將優先處理堆置垃圾,讓掩埋場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