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美國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結束,政大外交系副教授盧業中觀看之後,認為希拉蕊‧柯林頓占上風,但在11月8日投票前,美國仍有6 到8個「搖擺州」會左右選情,將是兵家必爭之地。兩人不管誰勝出,對台灣都有機會和挑戰,但不變的是,不論誰當選,都要符合美國利益。
以下是盧業中接受本報記者訪問的評論:
兩位候選人在首場辯論的策略都是先盡量鞏固自己的支持者,川普延續他以攻擊者的姿態為主,希拉蕊‧柯林頓則是延續闡述政策理念的風格。兩人都是固守自己的支持者為主。
川普主打抨擊當權派的策略,希望達兩個效果,一是鞏固支持者,一方面是企圖激怒柯林頓,辯論一開如就稱呼對手「Secretary Clinton」(柯林頓國務卿),把美國人生活沒有變好的責任,跟她產生聯結。
同時也透過這種方式意圖激怒柯林頓,因為這場選戰有特別現象,在美國選民心中,對兩位主要候選人不喜歡的比率很滿高,川普企圖激怒柯林頓讓她犯錯,因為柯林頓不斷試圖傳遞她是有經驗、比較溫和穩重的形象,川普激怒她之後,偶爾她會反擊,會讓中間選民有所遲疑。尤其是兩人民調只差2個百分點時,川普企圖用激怒柯林頓的方式,影響中間選民。
但策略是一回事,效果又一回事。因為在首場辯論中,川普都沒有政策論述,包括主持人的提問,川普都沒辦法提出完整論述,若接下來兩場辯論,川普仍延續 只攻擊沒有進一步政策論述,那麼到11月8日投票當天,將會是基本盤的對決。
看來是柯林頓比較沈穩,較能得到大多數民眾支持,比較占上風。但最後誰勝出,仍要進一步觀察。因為美國選舉制度是投票前要先去登記,現在民調受訪民眾,不一定百分之百出來投票;另一方面,美國是選擇人團制度,贏著全拿,「搖擺州」有6到8個,最後誰勝出,這幾個州會有很重要的影響,也會是雙方競選的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兩人誰當選之後,對台灣的影響,要從三個因素觀察,一是候選人特質,二是政策募僚群,三是美國內外環境。其中第三個因素兩人都差不多,因此關鍵在前兩個因素。
以候選人特質來講,對亞洲和我國處境比較熟悉的是柯林頓,她的亞洲政策募僚群也比較整齊。柯林頓對我們比較有利的是,她比較重盲人權、民主、婦女權力,對台灣是利基。但她選上後,會更強調美國利益,對以後處理台灣問題時,會面臨價值取向或利益導向的平衡。
中國大陸學者認為,川普比較好應付,因為他就是商人,可以談交易;但柯林頓有比較高的價值取向,比較難妥協。
因此,川普當選,可能會逼我方接受美國利益,他的商業作風,對台政策會給台灣較大壓力,例如對台軍售的壓力會大一點,可能會要求軍售金額一定買多少,不買拉倒。
柯林頓若當選,會視亞太情勢變化,包括朝鮮半島、東南亞、大陸的關係,可能會在口頭上以民主人權繼續支持台灣,但也會希望台灣在兩岸關係上調整,配合美國的政策。言辭上會說得很漂亮,但仍會以美國利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