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武陵農場除了有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外,每年賞櫻季節更日遊客如織,但近年猴害嚴重,除了搶遊客食物,還會「偷」錢「偷」手機。農委會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委託學者做猴群調查,發現擒賊要先擒王,只要逮到帶壞猴群的「脫序猴」,就可望治理猴害問題。
武陵農場的猴子搶了露營區遊客的橘子後,爬到樹上享用(記者王彩鸝/攝影)
東勢林管處3月中委託東海大學進行「武陵地區台灣獼猴族群調查及脫序獼猴防治試驗計畫」,希望學者先對於當地獼猴進行族群調查,才能進一步防治。
東海大學教務長、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初步到武陵地區從入口到武陵山莊探勘發現,當地猴群約有100多隻,其中有10多隻屬於「脫序猴」。他解釋,猴子是母系社會,群居且團結,但一個群體內,總會有幾隻「搗蛋份子」,不僅會在附近作亂,還會帶壞其他的猴子。
如何處置沒定論
林良恭表示,初步計畫要先做基礎調查,確定猴群究竟有幾群、多少隻,再把脫序猴找出來,但找出脫序猴後要如何處理,現在還沒有定論,仍須與其他專家溝通討論。
他說,找出的脫序猴,可以配合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教授季昭華的獼猴絕育計畫進行絕育,但缺點是費用不便宜,每隻要上萬元。此外,即使絕育後的猴子,若野放回原地,脫序作亂的問題仍未解決。但若易地野放,因為無法融入其他地區的猴群,最後會逐漸被淘汰。
農委會東勢處育樂課課長洪幸攸表示,請學者協助調查,主要是為了找出武陵地區獼猴聚集的熱點,並依據專家調查結果提出台灣獼猴防治,以及保育經營管理建議。東勢林管處也會在武陵森林遊樂區內小型停車場、進入步道口的平台、山莊門口等適當地點設置告示牌,希望遊客不要餵食獼猴,一旦餵食,會改變野生動物生態習性、影響覓食能力,同時也請遊客把垃圾帶下山,降低獼猴與人接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