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子晴/台北報導
陸客不來,台灣觀光何去何從?蔡英文總統決推動「新南向政策」,開拓東南亞市場。但過去東南亞旅客因非主力市場,國內準備不足,不僅面臨導遊短缺、來台簽證複雜,穆斯林友善環境和主要景點英語標示也不全,業者憂心國內軟硬體「不夠力」,若未進一步積極整備,「觀光新南向」恐淪為口號。
交通部觀光局看好東南亞經濟起飛、旅客背後帶來的消費能力,已鎖定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印度等「新興市場」,前往各國全力行銷來台觀光。
東南亞五國今年前五個月來台旅次約廿九萬,已較去年同期平均成長百分之十五,但整體旅次仍僅占來台旅客的百分之六,是深具市場潛力的「觀光處女地」;從泰國旅客今年比去年成長百分之四十來看,也顯示開發能量驚人。觀光局預估,今年東南亞新興市場平均可望成長超過二成;東南亞五國旅客今年前五個月已帶來一三四億元的經濟效益。
不過,台灣卻鬧東南亞語系導遊荒。導遊協會統計,國內約需兩百名左右的東南亞語系導遊,但目前泰語、越語、印尼語導遊僅九十二人,出現「無人可帶團」的窘境。
業者建議,近十三萬名東南亞在台新住民,是可善加栽培導遊人才生力軍,政府可政策輔導新住民投入觀光產業。在台灣推動越南語文教學長達十五年的教師陳凰鳳說,鼓勵新住民投入導遊工作是可行方式,因新住民來台有活力、也願意學習,同時懂中文和東南亞母國語言就是最大優勢。
此外,擁有多年帶團經驗的越語導遊陳煌明也點出,越南過去跟中國大陸關係緊密,越南旅客對台灣故宮很有興趣,但故宮卻沒有越南語的導覽手冊。他還說,不少捷運周遭景點、客運、公車、洗手間的標誌只有中文、沒有英文,尤其是中南部景點幾乎「全中文」,讓越南旅客十分困擾。
泰語導遊李富菁則說,台灣觀光景點周遭的垃圾桶太少,加上標示不清楚,常常讓觀光客「不知道垃圾該丟哪裡」。她也說,不少東南亞國家仍有部分穆斯林旅客,但主要觀光景點的淨下設施太少,讓他們無法好好如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