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威
4月初到,近中午時分,澎湖最熱鬧的中山路上,人煙稀少,遊客冷冷清清,一家日本料理的餐廳裡,燈光昏暗,裡面除了一位女店員,沒有其他客人,她懶洋洋的在看著報紙、打發時間。
旅遊淡旺季落差大,澎湖人早習慣。(圖/’澎湖縣政府網站)
時間回到去年夏天,艷陽高照,遊客幾乎塞爆了整條街,每家海鮮餐廳生意好到不行,整個澎湖島,民宿、飯店、機票一位難求;但這種景象一年不超過6個月,40年來都是如此,夏冬人潮「極端的景象」,澎湖人早已習慣。
最大賣點 外婆澎湖灣
澎湖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離島,面積127.6平方公里,人口超過9萬人,周圍島嶼合計90座也是最多、最密集,更是金門、馬祖、澎湖3個主要離島中,唯一有水上活動的島嶼,但仍擺脫不了「一年只能做半年生意」的窘境。
機會來了,陸客自由行的政策利多,對澎湖來說格外重要,3個離島:金門、馬祖、澎湖,只有「外婆的澎湖灣」可以讓陸客趨之若鶩,這是澎湖最大的優勢。
據統計,每年陸客到澎湖旅遊有2.5萬人,雖有成長,可是成長性仍不如預期,要吸引大量的陸客過來,澎湖最大的敵人有2個,一是天候、二是自己。
澎湖位在台灣海峽中間,進入冬季時,東北季風強勁,風把人吹得很不舒服,氣候不佳,水上活動也無法進行,而且澎湖周圍90座島嶼,交通往來多數得靠船,一但海象不好,船班可能受影響。
澎湖一年觀光人客人數約60至80萬,但這當中,每年從台灣來的遊客為降低風險,多集中在5至9月到澎湖,不要說台灣遊客不來,大陸人要是在冬天來過一次,恐怕「不來遺憾終身,來了終身遺憾。」
在澎湖經營海之徑民宿的謝宇文說,澎湖的民宿業,每年到了秋天,生意逐漸轉淡,很多民宿有時候一星期都沒有客人,進入冬天市場更慘。
他說:「澎湖是島,很多東西需要空運進口,光是蓋棟房子,若材料要求好一點,得從台灣運來,成本相當高,民宿的投資回收期也要拉長。」他希望,一年能做至少9至10個月的生意。
經營1家民宿,可能2個人就能搞定,但飯店、餐廳不一樣,人力需求動輒數十人,淡季沒業績,薪水自然付不出來,因此澎湖每年進入冬天淡季,員工減薪、休無薪長假已成為常態。
天候問題,40年來都是如此,澎湖人不是不想改變,2008至2009年,為了救澎湖,部分澎湖人把博弈產業端出來,這符藥帖讓不少企業主張大眼睛,紛紛到澎湖考察,想提前卡位。
挽回劣勢 靠博弈產業
2008年,澎湖掀起一波投資熱,其中達步施集團標下澎湖第1個BOT(興建、營運、移轉)案,打算興建飯店,委託國際知名的福朋飯店系統經營,轟動澎湖,沒想到,最後博弈沒過,該集團融資也出了問題,多年下來,這個飯店到去年才上樑,目標今年完工。
夢沒了,澎湖發展觀光,有鑑於財源不足,需要引進更多投資,但除了達步施,澎湖縣政府、風管處拿出許多土地希望透過BOT方式開發,但這三年下來招商過程不順利,沒有企業願意投資,去年雖有案子標出,最後又棄標收場。
前立榮航空董事長蘇宏義直言,澎湖已無法改變冬天有東北季風的事實,但克服天候的問題,要靠政府帶頭,善用專業團隊的力量。
民間企業也要動起來。澎湖工商策進會總幹事呂彥璋認為,僅管澎湖民宿業發達,但陸客仍偏好住飯店,這幾年,有許多在地企業家投資飯店事業,包括元泰、雅霖等。
他強調,如果有外地企業來投資,透過高水準的硬體服務品質、專業化的攬客管理,可望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產業發展;冬天,業者更會自己想辦法吸客,因此,澎湖縣持續積極爭對外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