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琇閔/綜合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政策原則是「民意、專業跟價值」。但繼波卡風波後,本周因擬取消親自頒獎給模範生,及上路3個月卻成效不彰的「行動派出所」再起爭議。
首先,柯文哲先說想取消頒獎給模範生,因為太耗時間。但就在媒體披露當天,市長上午頒獎給績優里長,下午又表揚績優駕駛。一樣都是台北市政府發出的獎項,但市長卻不會因為「花時間」,想取消表揚其他市府的頒獎活動。
模範生頒獎是否必須得由市長一一頒發,可以再討論,對於市長來說,只是一個頒獎合照的儀式,但是對於許多受獎人來說,很可能是一生難忘的榮耀。市長雖說還在討論,但沒有妥善的配套方式,就先拋出「不願意」的說法,凸顯出市長的「不在乎」,難道是因孩子們沒有選票嗎?
再說到柯文哲力推的「行動派出所」。派出所不僅僅是警員辦公、民眾報案的場所,在民眾心目中更具有如「土地公」的安心感。但是不管民意如何反對,柯文哲仍一意孤行堅持上路。像是寧夏夜市旁的雙連派出所被裁撤,如今卻每天停了一部行動派出所在夜市旁,功能淪為旅客服務站,如果重視民意與專業,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城市治理不同於急診室管理,在急診室中所有人必須聽從柯P的指示。然而,在民眾是頭家的城市治理中,市長也應適時參考民意。任何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決定,對民眾來說都是件大事,執政者應該妥善謹慎而行,不能抱著「試驗」看看的心態,畢竟這個城市不是市長的「實驗室」,市民也不想當「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