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宛茜/專訪
入夜,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出境處亮起燈光,旅客一抬頭,發現黑色天花板已化身燦爛星空。這一年,旅客會發現桃機第一航廈變美了,不只「燈光美、氣氛佳」,空間也更開闊。這場「整容」計畫長達十年,操刀的建築師是來自日本的團紀彥。
「過去的機場設計只服從管理者,我的角色是將設計導向使用者的觀點。」團紀彥設計的桃機第一航廈改善工程,上月獲台灣建築獎首獎,明年三月他將帶著這件得意之作,到慕尼黑建築藝廊展出。
踏進桃機第一航廈,旅客第一眼看到的是「溫暖」的報到櫃台。團紀彥指出,他堅持採用木材,希望以木頭溫暖的質感傳遞「回家」氛圍。桃機第一航廈也是全球第一個使用木質報到櫃台的機場。
團紀彥在報到櫃台上加設一個小板,放置顧客的隨身物品。過去機場被嫌昏暗,他在屋頂瓦片間引入光線,設計出白天可遮擋直射日光、早晨及傍晚有傾斜光線滲入的美麗大廳。
三樓出境區,大尺度的傾斜列柱營造出充滿現代感的空間。其實,這批傾斜列柱都是舊航廈留下的,柱面貼上台灣出口國外的蛇紋大理石。他說,建築師的工作,是將過去和未來「打一個結」,讓兩者產生連結,此結既是「新舊交接的記憶」,也是機場再生的象徵。
有評審質疑桃機第一航廈身為台灣門戶,卻缺乏對台灣文化的挖掘。團紀彥說,他向民航局爭取在三個最重要的空間設置表現台灣文化意涵的公共藝術,預計半年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