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惠茹/峨眉報導
新竹縣峨眉鄉無負擔農場場主劉盛展在自家農場進行一項小革命,抓起一把稻殼放進鐵桶,依照生物炭的製作步驟點火燃燒,將炒菜鍋放在上面煎起自產鴨蛋,在蛋香中,稻殼生物炭慢慢成型。
劉盛展與新竹市千甲聚落CSA農場副場長劉晉宏引進稻殼生物炭技術,劉盛展說,希望學會自製生物炭的方法,進行無負擔土質改良,栽植出更好的農作物。
農場會計方依萍也說,生物炭還可減少瓦斯使用,節約能源,跟無負擔農場的初衷非常契合。
劉晉宏表示,生物炭(biochar)具有3種功用,製作生物炭過程中,燃燒稻殼產生的熱能是一種能源,可用來烹煮餵食雞鴨的飼料,節省瓦斯或天然氣的消耗,將稻殼生物炭埋在土裡可促進微生物菌作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及保肥力,生物炭沒有肥分,是土質改良的資材,可減少肥料的用量,降低耕種成本。
生物炭的還有「減」碳的功能,劉晉宏說,這邊的減碳意義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化,埋回自然環境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得以生長,運用生物炭技術將植物燃燒成炭,這個過程為二氧化碳固化,將生物炭埋回土中,完成減碳的固化循環。
劉晉宏身兼中原大學城鄉環境研究室專案規劃師,他說,今年初看到缺水問題嚴重,許多農田休耕,他長期參與農村再生,開始思考自製生物炭的可能性。1月開始實驗以稻殼製作生物炭,自製器具,花了2個月嘗試過以樹枝落葉、竹片木屑與稻殼作燃料,發現稻殼燃燒效果最穩定。
他表示,目前稻殼生物炭還在進行田間實驗,已經與新竹、宜蘭、彰化、台南等有機小農合作,推廣生物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