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為改善空品,環保署擬首度擴大固定汙染源的空汙費季節費率,第一波先調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空汙季雖最多可收非空汙季的2倍以上價格,但非空汙季費率也調降。環團認為,非空汙季排汙也會影響居民健康,應從源頭鼓勵節能減排才治本。
環保署近期將預告新空汙費季節費率,據了解,最快今年7月1日就會上路,將有4500多家業者受影響。
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空汙季,因氣候環境因素致汙染物不易擴散,空品不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空汙季,因氣候環境因素致汙染物不易擴散,空品不佳。環保署2017年實施空汙費季節費率,至今未調整過費率,此次將首度同步調升空汙季費率,並調降非空汙季費率,擴大業者在空汙季期間的生產成本。
雖然新版空汙季費率擬變高,但由於非空汙季費率也同時調降,加上可能促使業者將產能集中在非空汙季,未來一年空汙費可能因此減收520萬元。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表示,空汙費仍有很大成長空間,應納入空汙所導致的國民健康、農林漁牧等損失成本,理想目標是燃煤發電1度要加徵1元空汙費,才能有效改變發電結構、加快「增氣減煤」腳步。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說,擴大空汙季費率原則上可改善空汙季空品,但並不代表非空汙季期間排放有害空氣汙染物不會影響民眾健康,應從源頭鼓勵工廠減排、節能才可治本,環保署也應訂定季節費率實施後的具體減量目標跟期程。
此次修法草案僅調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費率,以往年申報量最高的氮氧化物而言,除了國家公園及保育區以外,全台都屬於「符合空品標準」的二級防制區,每季排放超過24公噸的「空汙大戶」,空汙季費率將從10元升為12.5元,非空汙季費率則從8元降為6元,價差從原本1.25倍增至2.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