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金門城有600多年歷史,前年發現疑似古城牆牆基,縣文化局公告暫定古蹟。為探究金門城舊址的價值,文化局3月4日晚間7點將舉行公聽會,盼能進一步釐清文資價值及後續活化利用與保存,再現金門城風華。
文化局表示,金門城當時為江夏侯周德興奉旨建置,選擇在島西南居高臨下的濱海要地,興築城池守禦東南海疆,並從各地遷徙軍戶至此,現居於城內的倪、邵、王、俞、成等姓氏即是軍戶之後。這座軍事城堡的創建自明洪武20年(1387年)4月規畫擇址起,到明洪武21年2月大體完工。
有600多年歷史的金門城,經歷史變遷與修復,已無歷史風貌。圖/金門文化局提供
1949年後,因國軍軍事構工之需,城垣的石塊被拆除,僅存夯土與部分的基礎石條,城門也不復存在。1991年起,城門在地方人士支持下逐年回復,但已無歷史風貌。
2018年3月,民眾在北門古城牆重建工程西北角側發現疑似古城牆牆基,當時文化局立即要求停工,並邀集部分文資審議委員現地勘查,以「金門城遺址為我國台灣地區明代最古老的建築遺構」為由,11月6日公告為暫定古蹟,確認該處無明代遺構後,現場已先回填保護。
去年2月起,文化局委託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江柏煒的團隊,進行城牆遺址的文化資產保存對策研究,並結合協力團隊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吳牧錞所進行的考古挖掘建議,經過數月的調研,建議未來登錄為「史蹟」,以及關於金門城城牆殘跡保存、復原重建的對策。
文化局與研究團隊去年9月21日曾辦理地方居民說明會,3月4日再舉辦公聽會,希望能再次凝聚發展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