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近日一名網友在PTT上以「台灣買新房子真的划算嗎?」為題發文表示,他買了一間中古屋及新成屋,比較之下新成屋的管理費實在驚人,一個月含公電費要花費四、五千元,而且地點還是非精華區,這樣還得多花通勤成本,再加上地坪還比中古屋小,直言「感覺就很痛」,因此才有買新成屋是否划算的疑問。
貼文曝光後,網友們認為管理費還是有存在的必要,「不用管理費就老的快啊」、「管理費又不是丟到大海裡,日常都有它的作用,老房子你沒累積管理費,就是未來一大筆一次支出」、「寧可繳點錢維持,我也不想住廢墟」、「老房子換電梯你就知道痛了」、「老公寓水電出問題維修會越來越貴」。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曾表示,管理費爭議已是長期的老問題,這樣的現象連高低樓層也愛吵:坪數大的住戶,覺得用一樣的公設卻要繳比較多;低樓層也會覺得高樓層住戶電梯使用率高,應該繳比較多,「問題吵也吵不完」。
郭紀子指出,管理費該採取戶數還是坪數計算,會依個案情形不同,而有不同方式,像是有些社區還有住商,分攤比例更不一樣,最終依區權會決議或另規為準。
郭紀子也說明,管理費的收繳,通常以「足敷開支」為原則。支出部分,又以人事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另包括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修繕、維護費用,如社區的公共水電費用、電梯保養費、外牆清洗費、弱電保養費、發電機保養費、環境景觀維護費用、消防與公安設備維護及申報費等費用,這些都屬於社區經常性支出;更有社區行政庶務費、於特殊節日舉行活動的文康費用或是管委會開會的花費等非固定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