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金融辦)主任鄭楊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實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戰略目標的決定性階段,上海將爭取在「十三五」末期,基本建成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的全球金融中心。
大陸早在1985年發布的「國務院轉批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的通知」,就已確立上海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為重要的金融中心,並於2009年,提出2020年將上海建設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而這也成為上海「十三五」規劃的其中一項重點工作。
上海市金融辦於昨日舉辦「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回顧展開幕式,鄭楊在展前記者會中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海金融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鄭楊稱,2105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1,462.7兆元,比2010年增長了2.5倍。上海股票、債券、期貨、黃金等主要金融市場排名顯著提升,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去年底,上海各類外資金融機構總數達429家,占上海金融機構總數約30%。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指出,2015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達2.7兆元,居全中國之冠。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快速發展,對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主要支付貨幣、推動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投資、交易與清算中心做出重要貢獻。
上海「十三五」規劃提出,將打造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基準價格形成中心、資產定價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為目標,提升人民幣產品市場規模和影響力。
鄭楊也提出,下一步,上海將以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為引領,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爭取到2020年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