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走過早期美術館較刻板的展示形象,在建築、環境配套翻新的同時,十年磨一劍地把美術館變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來打造,從形象定位到策展面貌,都有著令人耳目一新之姿。
迎來35周年的北美館,在經歷長達9個月的館舍修繕與機能重整後,去年下半年重新開館,並分階段、分樓層地逐步開放,既有的館舍外,更開擴地納入公園地景以及引人劇場互動形式的「王大閎建築劇場」,新的入口「南進門」,玻璃廊道的空間搭配白色的鋼梁結構,光影美且具科技感,成為不少人打卡拍照的熱門取景地,由此處亦可遠望王大閎建築劇場,也象徵美術館新的空間對應。
《圓山附近:傾聽基隆河畔的寂靜與喧囂》展場設計,意外造就圓窗成為拍照的網紅景點。(圖/北美館提供)
熱門的展覽也造就不少網紅拍照作品,今年甫落幕的台北雙年展,不到4個月的時間,參觀人次近20萬人,不少人在IG上大曬熱門作品如亨利克.赫肯森《顛倒的樹(映射)》、薇薇安.蘇特《拉拉山.帕納哈切爾》、英果.古騰《世界處理器》等。
有趣的是,聲音藝術家范欽慧以台灣藝術史上極具分量、前輩藝術家郭雪湖的膠彩畫《圓山附近》,發想創作的《圓山附近:傾聽基隆河畔的寂靜與喧囂》,模擬當時郭雪湖在圓山寫生時聽到的聲音,展場上設計了圓窗,將《圓山附近》與今日的圓山做對比,意外造就圓窗成為拍照的熱門景點。